上课从未缺席,课堂笔迹非常工整,老师提出的重点也是一丝不苟地标注勾画,复习更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反复阅读教科书和笔记。但一到考试就变成了老师讲的都懂,一做都不会,你知道答案么?
听了一个视频,感觉老师讲得非常精彩,知识全都懂了,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完全不用再看了。但是这些知识你都会用么?
看完一本书,感觉书中内容浅显易懂,就丢一遍,没有再翻过。那么,你能写一篇读后感么?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否”,那么,可能你的学习方法没有用对。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当我们自以为掌握了知识,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它。我们可以称之为元认知欠佳。
什么叫元认知呢?
美国心理学家J.H.弗拉维尔提出的概念,即对认知的认知。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这种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本身的再感知、再记忆、再思维就称为元认知。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
它与认知的区别在于,认知活动可以直接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例如,个体阅读一篇文章,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的大意、中心思想。
而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影响主体的认知活动,例如,通过自我检查确认主体的阅读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也就是说,良好的元认知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
通常情况下,我们清楚自己掌握的那部分知识,我们也清楚自己没有掌握的那部分知识,但不清楚有部分知识,是我们没掌握的。
当我们不太清楚自己不知道的部分的时候,我们就会高估了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形成的两大学习误区:
习惯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以为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不知道自己学习的薄弱之处,不知道自己精力应该花在什么地方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我们要如何才能避免学习的误区呢。
1、避免“机械式”地重复阅读:
考试之前,我们反复课本和笔记,这部分的内容会变得十分熟悉。这时你会误以为自己完全弄懂书上或者笔记上的知识点,事实上并没有。表面的熟悉遮盖了你的“不理解”,让你误以为自己“懂了”。
举个例子,你去健身的时候,一开始学一个动作,要做标准很难,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一次可能一次只能做几个。渐渐地,你会发觉自己做十多个都毫不费力。如果你只是自己练,你可能觉得是不是自己那部分肌肉锻炼到了,做起来更省力,不排除有这部分的原因。但如果教练在场,他会告诉你现在的动作完全不标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脑的天性不是强调“标准”,而是“省力”。
同理,当你反复阅读的时候,你会对这个知识很熟悉,大脑就会自然选择省力(思考是费力的),所以就变成时间花了,效果却不好。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
与之相反,如果你在学习的时候,感觉有些吃力(当然也不是完全不懂),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可能会刺激到大脑不断思考,记忆和学习的效果反而会更好。2、习惯思考
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们每天应该多反省自己,多思考自己做的事情,才能有所提升。放在学习上呢,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多问自己为什么。
元认知在阅读中活动内容就包含对当前阅读活动不断进行调节、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自我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随时采取修正策略等。比如:
学习一篇课文,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读完后,看看这些问题我吗是否都能解答。老师课堂讲的内容,勾画出来的定义,我需要去运用它。比如自己能出一道题。考察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这个知识点的意思。思考下新学的知识点,和以往的知识点有什么关联。巩固新旧知识。
3、有输入一定要输出
比如看完一本书,不要觉得都能看懂,就放在一边。过几个月,你再去看,你会发觉跟没看过一样。
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运用书中提到的知识点,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你也会通过其他途径去扩充自己的知识点。有助于你更好的掌握书中的内容。
4、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有多少人一提到考试,就会有点犯怵。又有多少人想到为了考试过关,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挑灯熬夜的过去。但如果我们不把考试看作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尺呢,而把他当成记忆检索的工具呢。它将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学习工具。
每次考试,其实就是我们从记忆库检索信息,当我们检索到了,就会提取信息,正确答题,我们也就为我们的记忆打上了一个结,巩固了这部分记忆;当我们不会回答某道题,其实就是记忆库里面检索不到这条信息。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又或者就是忘了这个知识点。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
遗忘是很正常的现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早就告诉了我们遗忘的规律。而我们学习其实就是不断和遗忘做斗争。考试的作用也就在于此,它能发现我们不清楚的那部分未掌握的知识。
所以,我们需要经常进行一些自测(自己给自己提一些问题),间隔检测(比如:单元测、月测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反复检索,巩固记忆。你的学习用对方法了么?
6个步骤,帮你改变自己变得优秀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改变自己会这么困难呢? 明明自己真的很想让自己变得很有能力,很想武装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但就是改变不了. 其实,在这些失败的人心里, 6个步骤,帮你改变自己变得优秀 存在着一个万能的推托借口,就是: 我就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每天下班,总觉得疲惫不堪,如何做到保持每天精力充沛?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瘫着不动;明明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也没干什么,但就是觉得身心俱疲;经常觉得脑子像生了锈一样,转不动,遇到很多问题都不愿意去想;周末了,终于有时间学习了,但还是觉
01, 为什么现代人不爱运动? 俗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 为什么坚持运动这么难? 但有的人生命就在于不动. 贝勒医学院表观遗传学研究员Robert Waterland及其团队的一项研究证明, 为什么坚持运动这么难? 小鼠参与体育活动的差异,受到早期发育中表观遗传变化的影
如何成为自律达人?时间管理能力较弱的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认知缺陷,第二类是行为缺陷 . 前者我们可以理解为 蒙 昧混沌或者是在认知上还未开化 的人,如何成为自律达人?他们的认知范围基本集中在简单粗暴,直接可视的层级,比如金钱很重要,这对于他们
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什么不同的使命?如何有效改变行为习惯?如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我想减肥,可是办了健身卡也没坚持下来,每次看到爱吃的还是忍不住; 我想读书,无奈一
你是否和身边很多人一样,在做计划的时候信心勃勃,踌躇满志,而一到落实就叫苦连天,最终败下阵来?比如给自己办了一张健身年卡,发现一年后的自己完全没有改变? 比如给自己定了一个跑马计划,结果每周的跑步公里数还不足6公里?又比如,为什么想自控又总是难以自控?
有数据表明,大部分人每天都至少会有一句抱怨的语句说出来,这些抱怨是在哭诉自己当下的不舒服,也是在表明自己对当下生活的不满意. 思考在特定情况下会给我们实施一些特定行为,面对同样的场景,通过好习惯引领自己更好的人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认知思考下也会做出
01,你会过度思考吗? 一同学交了一报告给领导,领导反馈说报告的高度不够,没有从思想认识上来剖析发现的问题. 于是,他花了两天来琢磨什么是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问题是指对工作思想的认识问题?学会如何深度思考.还是指工作思想有问题? 思想是什么意思?是指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