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于学习缺乏一种内部驱动力,也就是学习动机,内心不愿意认真听课、不喜欢做作业,只能靠家长督促和逼迫来被动学习,所以家长与孩子之间便因为辅导作业而引发种种冲突。
1、什么是动机?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动机?
动机跟我们的需要有关。根据心理学定义,学习动机是什么?动机是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动机等同于内驱力和需要。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
比如说,我们觉得饿了、感到冷了,产生了生理需要,也就成为我们努力寻找食物和添加衣物的内部驱动力。这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生理性动机”。
而由责任感、归属感、爱情、成就、学习动机是什么?赞许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驱力,也称为“心理性动机”。
学习动机便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学习目标的心理倾向。
孩子怀有怎样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学习动机是什么?强度有多高,都会影响着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孩子的作业是自己自觉做还是要家长拼了命来催。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作用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这关系到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
内部动机指诱因来自于个体本身的内在因素,往往是个体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学习动机是什么?就是说,我们做某件事是因为自己心里喜欢并愿意去做。
当孩子自己发自内心地喜爱学习,觉得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愿意去了解、探索和学习知识时,他便有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自觉地投入学习,而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强迫,家长也就不需要天天因为辅导作业而气出病来。
外部的刺激和诱因是一种外部动机,学习动机是什么?指个体出于某种外在因素而做出某些行为。过度的外部动机会让人忽略内部动机和内心需求,将满足外部动机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甚至会过度依赖外部动机,因此也很容易受到外部动机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行为和观念。
比如,孩子会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的赞赏和同学的接纳、避免被惩罚而学习,如果父母没有表扬或奖励他,便不愿意去学习,或是以为父母对自己不满。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外部因素不一定是他喜欢和认同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因此常常有种被动心理,觉得自己学习是为了父母、老师,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
所以,经常有新闻报道,有孩子在顺利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后,会做出一些跟以往大相径庭的行为,比如不去报到入学、在学校不认真学习、考试作弊,甚至做出自杀行为,以此来对此前一直强迫他学习和考试的父母进行报复。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考大学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而不是自己想要考。学习动机是什么?现在达成这个“父母的目标”,他也就可以按自己的心意来发泄情绪、表达不满了。
3、适当的动机水平让行动更有效
动机很强烈就一定是好事吗?其实不一定。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及其学生多德森则在研究中发现,学习动机是什么?中等程度的动机唤起水平获得效率最佳,动机和效果之间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因此,这个定理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也称为“倒U形理论”。
就是说,只有当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没有太低、学习动机是什么?也没有太高的期望和追求时,能对个体产生最大的驱动力,促使个体更好地行动起来去达成目标。随着动机的增强,活动效果反而会下降。
如果动机很低或是没有动力便无法行动。如果动机水平过强,人会抱有很高的期望,心理更紧张,反而会引发焦虑情绪,担忧任务完成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他的行动和效率。
因此,要避免过低或过高的动机,维持一个最佳水平的动机强度,才有利于我们行动。
但是,耶克斯和多德森也发现,学习动机是什么?不同的任务难度水平有着不同效果的动机水平。在难度比较高的任务中,活动效果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下的效果最好;比较容易的任务,则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比如说,我们平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小测验,如果我们喜欢学习,也愿意参加测验,这些小测验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地去完成并且能轻易拿到好成绩。
而当我们要参加一场竞争激烈、难度比较高的考试时,比如高考、考研,如果我们有着很强的动机,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高期望以及自己心里很渴望能顺利通过考试,考上心仪的学校,我们就会十分在意和紧张这场考试,一紧张便容易影响现场发挥,反而会使我们在关键时刻头脑空白,答不了题。学习动机是什么?
所以,适当的动机水平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行动起来完成任务。
4、成就动机帮助我们坚持下去
对于一件事,我们会追求获得成功,这是一种成就动机。学习动机是什么?具体来说是指个体追求自认为有重要价值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即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首先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他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认为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清楚个体的需要和动机能更好地建立激励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进一步深化了麦克里兰的理论,学习动机是什么?提出了成就动机模型。他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这两种心理倾向组成。动机水平由三大因素构成:成就需要、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成功的诱因值。这三者之间不同的数值体现出动机的倾向和强度。
一般来说,成就动机高的人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喜欢设立适当难度的目标,对成功有强烈的期望,具有挑战精神和坚持性,即使遭遇失败也不轻易放弃。
当我们遭遇困难和挫折时,强烈的成就动机能让我们正视难题和失败,学习动机是什么?以极大的毅力继续坚持下去,以求回避失败的可能性,追求任务的成功。
如果孩子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当他某次考试失利,或是作业出错,也不会因此而失去信心,放弃学习,而是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愿意吸取经验教训进行改正,争取下次能获得成功。
5、如何利用动机
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
那么,怎样利用动机来帮助孩子更好更有效果地学习、让家长能避免因为辅导作业而气到心梗呢?学习动机是什么?
1)、激发内部动机
要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内部动机,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是为谁而学。
如果孩子能明白学习是为了让自己获取知识,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手段学习动机是什么?,而不是为了父母和老师而学,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学,那么他对学习的接纳和兴趣会有所提升,成为一种内部动机。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现学科的特点和有趣的地方,培养孩子对学科的热爱。同时也不囿于目前学校里的几门学科,而是开阔眼界,引导孩子对更多领域进行体验和探索,培养多元兴趣。学习动机是什么?
比如语文学习,除了课本之外,可以让孩子阅读课外书,讲述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在阅读中理解文字的含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或实地参观,让孩子在好玩的互动体验中进行学习。
家长要敢于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自主感和成就感能激发内部动机。孩子如果可以自行决定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被父母或老师逼迫,就能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同时,孩子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好成绩,学习动机是什么?有所成就,内心得到满足,那么他的内部动机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让他有更大的动力继续投入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上升式螺旋。
2)、合理的外部动机推动
在孩子具有足够的的内部动机基础上,学习动机是什么?父母和老师再适当地给予一些外部动机,将更好地推动孩子学习。包括:
设置合理的奖励制度、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孩子更有动力去学习,提升成就感。
为孩子提供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让孩子能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效果,在父母的引导下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学习动机是什么?
3)、安排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
给孩子的学习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要太容易。
如果太容易,孩子认为自己不需要努力投入太多就能获得好成绩,学习动机是什么?那么他们的动机就无法得到激发。如果太难,孩子认为不管自己怎样努力都很难成功,那么他们的动机就会很弱,影响行动的积极性。
所以,适度的任务难度、具有成功的可能性、适当的助力,能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有希望,愿意付出努力去尝试和争取成功。
4)、设置合理的目标
学习动机是什么?合理的目标能让孩子明确学习方向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上更有方向感。
目标的设置首先要合理,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贴近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达成。也就是既能激发成就动机,又不会因为太容易而降低动机水平,影响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什么?当目标由孩子自己来设定,而不是由父母或老师设定时,孩子常常会为了达成自己的承诺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主动性。
身为父母需要做的,不是代替孩子定下目标或是将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塞给孩子,而是帮助孩子理解和辨别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对自己有合理的预期,引导孩子设定合理正确的目标。
6、举个例子
任务:做作业。
①激发内部动机:让孩子明白做作业的作用和意义是可以复习课堂内容、巩固知识、发现问题。学习动机是什么?
②配合外部动机:按时完成作业后奖励一段自由玩耍时间。
③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习动机是什么?了解孩子的作业任务难度,完成是否有困难,有什么难题。孩子觉得太难的地方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
④设置合理的目标:家长的期望是晚上10点前完成作业上床睡觉,孩子希望能有时间玩耍。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完成一项作业需要花费多久时间?要在几点前完成作业才有时间玩耍?能否在1个小时内完成?是否需要提前在学校做一部分作业?最后由孩子根据情况定下自己完成作业的目标时间。学习动机是什么?
被动学习费时要命,主动学习省时省力。了解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什么?利用动机推动孩子自觉学习,作为家长的我们就不用分分钟被气到心梗。
如果还是不行,深呼吸冷静一下,想一想TA是自己亲生的。坦然接纳孩子的一切,别太生气,毕竟还是命重要,对吧?学习动机是什么?
6个步骤,帮你改变自己变得优秀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改变自己会这么困难呢? 明明自己真的很想让自己变得很有能力,很想武装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但就是改变不了. 其实,在这些失败的人心里, 6个步骤,帮你改变自己变得优秀 存在着一个万能的推托借口,就是: 我就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每天下班,总觉得疲惫不堪,如何做到保持每天精力充沛?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瘫着不动;明明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也没干什么,但就是觉得身心俱疲;经常觉得脑子像生了锈一样,转不动,遇到很多问题都不愿意去想;周末了,终于有时间学习了,但还是觉
01, 为什么现代人不爱运动? 俗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 为什么坚持运动这么难? 但有的人生命就在于不动. 贝勒医学院表观遗传学研究员Robert Waterland及其团队的一项研究证明, 为什么坚持运动这么难? 小鼠参与体育活动的差异,受到早期发育中表观遗传变化的影
如何成为自律达人?时间管理能力较弱的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认知缺陷,第二类是行为缺陷 . 前者我们可以理解为 蒙 昧混沌或者是在认知上还未开化 的人,如何成为自律达人?他们的认知范围基本集中在简单粗暴,直接可视的层级,比如金钱很重要,这对于他们
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什么不同的使命?如何有效改变行为习惯?如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我想减肥,可是办了健身卡也没坚持下来,每次看到爱吃的还是忍不住; 我想读书,无奈一
你是否和身边很多人一样,在做计划的时候信心勃勃,踌躇满志,而一到落实就叫苦连天,最终败下阵来?比如给自己办了一张健身年卡,发现一年后的自己完全没有改变? 比如给自己定了一个跑马计划,结果每周的跑步公里数还不足6公里?又比如,为什么想自控又总是难以自控?
有数据表明,大部分人每天都至少会有一句抱怨的语句说出来,这些抱怨是在哭诉自己当下的不舒服,也是在表明自己对当下生活的不满意. 思考在特定情况下会给我们实施一些特定行为,面对同样的场景,通过好习惯引领自己更好的人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认知思考下也会做出
01,你会过度思考吗? 一同学交了一报告给领导,领导反馈说报告的高度不够,没有从思想认识上来剖析发现的问题. 于是,他花了两天来琢磨什么是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问题是指对工作思想的认识问题?学会如何深度思考.还是指工作思想有问题? 思想是什么意思?是指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