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你会过度思考吗?
一同学交了一报告给领导,领导反馈说报告的高度不够,没有从“思想认识”上来剖析发现的问题。
于是,他花了两天来琢磨什么是“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问题是指对工作思想的认识问题?学会如何深度思考。还是指工作思想有问题?
思想是什么意思?是指马克思主义思想,还是指生活作风的不正当思想呢?
认识又是什么意思?是意识吗,比如客户意识、风险意识、大局意识这些?
领导为何要用“思想认识”,不用其它词呢?学会如何深度思考。
他越想越多,还跑去知网下了一堆跟“思想认识”有关的资料来看,但越看越乱,看到最后彻底凌乱了,压根无法理解什么是领导说的“思想认识”问题。
因为两天时间全花在了解“思想认识”的定义上了,学会如何深度思考。报告是一点都没来得及改,又是被领导一通批。
你有发生过跟这位同学一样的情况吗——过于纠结细节的定义,而忘了真正要做的事。
或者,你有为未发生的事而过多焦虑的情况吗?
比如担心天塌了怎么办,学会如何深度思考。上班路上被车撞了怎么办。
再或者,你有没有认死理的情况,一定要想个明白,不知道知止?
比如,别人随口夸了你一句“今天真漂亮”,你就跟着追问 “我今天漂亮在哪儿?” “我昨天不漂亮,是吗?”“为何你会认为我之前不漂亮?”
如果你有以上的情况之一,就说明你有点过度思考了。学会如何深度思考。
过度思考并不代表你勇于思考、擅于思考,相反的,它代表你的思考过于凌乱,缺少必要的价值。
一个真正爱思考的人,学会如何深度思考。要做到的是深度思考,而不是过度思考。
那怎么才能做到深度思考,而不是过度思考呢?有三个方法:
1、设定思考的截止点
2、以行动为目的思考
3、多做有难度的任务
02、设定思考的截止点
过度思考的两个核心特征是:漫无边际和无休无止。
比如,有同学在思考如何突出自己的优点这件事时,学会如何深度思考。不是聚焦在自己有哪些优点、以及突出优点的方法上,而是会想:
我想的这些优点会不会别人不认为是优点?
别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点,而我没有呢?
我是不是很没用?学会如何深度思考。
我怎么就这么没用呢?
是不是小时候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妈怎么能是这么一个人呢?
但只要能设定一个思考的截止点,学会如何深度思考。就可以很有效地阻断这种漫无边际、无休无止的过度思考。
比如,我要求你最多思考10分钟。
10分钟后无论想了多少,你都要用思维导图画出你想到的几个优点,并在每个优点后加上你想到的突显方法。
有了这个10分钟的限制,学会如何深度思考。你的思考就不会天马行空地过度思考到妈妈那儿去了。
因为即使你的思考过程中仍有发散,但10分钟后你就要写出来内容发我,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你一定会停止发散并将思路拉回来,继续围绕优点是什么,以及这个优点如何突显来思考。
所以,以后你可以多多尝试这种给自己设定思考截止点的方法。学会如何深度思考。
03、以行动为目的思考
一个人思虑太多,往往是因为没有以行动为目的思考。
比如,全球政治形势紧张的时候,学会如何深度思考。你有没有担心过会爆发核战争、担心人类灭亡?
我担心过,而且担心过不止一次。
毕竟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学会如何深度思考。目前全世界的核武器相当于全球几十亿人,每个人屁股下坐了2.5吨的TNT呐(现在一想起来,我还不由得把屁股在凳子上挪了一挪)。
为了这种担心,有段时间我工作都没法专心,经常忍不住刷各种悲观预测的文章,比如 “全球核战时,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如何在核爆炸之后的世界生存?”等等。
这种完全不会产生任何行动的思考,学会如何深度思考。往往就会带来杞人忧天般的过度思考。
我上面的思考就是典型病灶。
但当我开始思考自己可以做点什么以改变现状时,学会如何深度思考。很快就意识到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也就放弃无谓的过度思考了(我准备写一本书,就叫《核战爆发应对指南:教你如何从学习到放弃》)。
以行动为目的思考时,我们至少可以减少三类无谓的思考:
1)、减少对无法掌握问题的思考
远的来看:美国总统由谁担任,会不会打贸易战?
近的来看:交了试卷后成绩如何,学会如何深度思考。汇报完成后绩效如何?
这些事都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放到行动的标尺上量一量时,学会如何深度思考。我们很轻易就能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2)、减少对低概率事件的思考
你有没有担心过一些未曾发生过的事情呢?
比如父母或者孩子出远门,就会担心会出车祸什么的等等,因此总是感觉心事重重不开心。
但是当我们真的动手查一查,了解事情发生的极低概率后,你是不是会稍微放宽心了呢?
根据中国注册机动车车辆、学会如何深度思考。每个人平均每天出行时间、保险公司理赔情况、医院治疗病例等,综合得出:
每天每个人出交通事故的概率约为0.031506849%。学会如何深度思考。
3)、减少对行动风险的过度思考
假如你在一线城市的一家公司里面稳定发展,薪酬不低但是定居买房还是有压力。
现在有一家创业公司的CEO邀请你加入他们的团队,学会如何深度思考。虽然当前薪酬不高,但是如果公司发展不错,那么未来期权套现,你在一线买房就不成问题了。
美好未来背后潜藏的是极大风险,你陷入了对风险思考的焦虑之中:
九成的创业公司活不到两年,学会如何深度思考。万一自己碰到的公司就是活不过两年的怎么办?
本来想赚更多的,又亏了两年,是不是更买不起房了呢?
房价会不会在接下来两年涨更多呢?
但当以行动为目的思考时,你就不会沉溺于对风险的过度思考中了,而是会跳出单一考量,对各种行动选择的优劣进行对比,对各种考虑因素进行加权打分,最终确定当下的最优选择。
即使你最终决定“不行动”,学会如何深度思考。那本身也是一种行动选择,不会再陷入对风险的焦虑恐惧中。
04、多做有难度的任务
我们大脑的特性是偏向于进入过度思考状态的,而非深度思考。
神经科学家们发现,学会如何深度思考。大脑的网络结构由两类互相拮抗的网络组成:“任务正网络”和“默认模式网络”。
当收到外界认知刺激时,即专注某一任务时,大脑会进入任务正网络状态。学会如何深度思考。
学会如何深度思考。而在静息状态下,人脑会处于默认模式网络,这种状态下,大脑不会停止运转,而是一直走神、胡思乱想。
也就是说过度思考是一种常态,即使没有接收到外界刺激,大脑本身也在不间断地进行某种活动(简直就是劳模呀)。
我们要想脱离这种常态,最好的方法是挑有一定难度的事去做。学会如何深度思考。
已有实验发现,执行具有一定难度的认知任务情况下,默认模式网络的活动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并且抑制程度会随着认知任务的难度提高而增大。
通过不断走出舒适区、学会如何深度思考。接受有难度的工作,我们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思考,加深深度思考。
同样是干活,干赚5000、1-2万、10万的活,你的状态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当你干着5000/月的活时,你是没有深度思考需求的,因为做的大多是重复劳动,不需要你动太多脑。
当你干着1-2万/月的活时,你自然而然就会做深度思考了,因为不动脑你就干不下去了。
当你干着10万/月的活时,你必须做深度思考,甚至大脑经常要超负荷运行。
同样是看一本书,看网络小说跟看教科书完全是两种不同概念。学会如何深度思考。
网络小说是不需要你动脑的,爽就完事了;但教科书不同,难度就摆在那,你不烧脑去思考,你就读不下去。
其实我们都清楚,那些难做的事往往就是我们该做的事。想一想反面的示例,我们是不是总是无事可做的时候最喜欢瞎想呢?
05、小结
过度思考看似想了很多,学会如何深度思考。但这种思考只是在浅水区里面漂浮,不但不深入,而且零散杂乱。
更糟糕的是,这种漫无边际的思考方式还会导致一个人行动力的丧失、激起焦虑、诱发抑郁症的产生。
而深度思考则像是深入大海里潜泳,虽然想得更少,但却更加聚焦、更加深入。
虽然深度思考对我们更好,学会如何深度思考。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宝贝大脑更偏向于进入过度思考,而非深度思考。
那要如何才能让大脑走出过度思考的舒适区,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呢?
我给你分享了三个有效的做法:
1、设立思考的截止点
2、以行动为目的思考
3、多做有难度的任务
期待从今天起,你将成为一位深度思考者,而非过度思考者!学会如何深度思考。
6个步骤,帮你改变自己变得优秀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改变自己会这么困难呢? 明明自己真的很想让自己变得很有能力,很想武装自己,成为一个强大的人,但就是改变不了. 其实,在这些失败的人心里, 6个步骤,帮你改变自己变得优秀 存在着一个万能的推托借口,就是: 我就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每天下班,总觉得疲惫不堪,如何做到保持每天精力充沛?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瘫着不动;明明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也没干什么,但就是觉得身心俱疲;经常觉得脑子像生了锈一样,转不动,遇到很多问题都不愿意去想;周末了,终于有时间学习了,但还是觉
01, 为什么现代人不爱运动? 俗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 为什么坚持运动这么难? 但有的人生命就在于不动. 贝勒医学院表观遗传学研究员Robert Waterland及其团队的一项研究证明, 为什么坚持运动这么难? 小鼠参与体育活动的差异,受到早期发育中表观遗传变化的影
如何成为自律达人?时间管理能力较弱的人,可以大体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认知缺陷,第二类是行为缺陷 . 前者我们可以理解为 蒙 昧混沌或者是在认知上还未开化 的人,如何成为自律达人?他们的认知范围基本集中在简单粗暴,直接可视的层级,比如金钱很重要,这对于他们
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什么不同的使命?如何有效改变行为习惯?如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我想减肥,可是办了健身卡也没坚持下来,每次看到爱吃的还是忍不住; 我想读书,无奈一
你是否和身边很多人一样,在做计划的时候信心勃勃,踌躇满志,而一到落实就叫苦连天,最终败下阵来?比如给自己办了一张健身年卡,发现一年后的自己完全没有改变? 比如给自己定了一个跑马计划,结果每周的跑步公里数还不足6公里?又比如,为什么想自控又总是难以自控?
有数据表明,大部分人每天都至少会有一句抱怨的语句说出来,这些抱怨是在哭诉自己当下的不舒服,也是在表明自己对当下生活的不满意. 思考在特定情况下会给我们实施一些特定行为,面对同样的场景,通过好习惯引领自己更好的人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认知思考下也会做出
01,你会过度思考吗? 一同学交了一报告给领导,领导反馈说报告的高度不够,没有从思想认识上来剖析发现的问题. 于是,他花了两天来琢磨什么是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问题是指对工作思想的认识问题?学会如何深度思考.还是指工作思想有问题? 思想是什么意思?是指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