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果断吗?
你遇到过以下这些犹豫不决的情况吗?
1、 想假期出去旅游一趟,比较了10多个地方,越比越不知道应该去哪。
2、 准备换工作,收到了3个Offer,纠结了两个月拖得Offer都过期了,还在犹豫要不要换工作。
3、 请客吃饭,一本菜单从前翻到后再从后翻到前,如何变得果断?实在不知道点啥,最后只能交给别人去点。
4、想买件衣服,结果在手机屏幕上刷了上百页,花了3个小时都没决定应该买哪一件。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你犹豫不决的吗?你想知道怎么做才能变得果断吗?改变认知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一直在要求我们得出唯一的正确答案,如何变得果断?错了就会扣分,就会挨老师和父母批评。
受这种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时,容易陷入在下面两个错误认知里:
① 认为只有一条对的路② 认为犯错是不好的
这两种错误的认知是造成一个人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变得果断?没选中正确的那个,错了怎么办?
只要你能改变这两个错误的认知,你的果断程度立马就会跨越一个台阶。
那怎么做呢?两个方法:
▼ 1、告诉自己没有“唯一正确”的选择
跟考试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不同,在复杂的系统中几乎没有事情会有“唯一正确”的选择。
拿你选择工作为例,你是在国企工作,还是在外企或民企工作,你是做财务工作,还是做销售工作,都没有绝对的选择对错。
关键的反而是,你是不是坚定地去执行你的选择了,如何变得果断?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将工作做到你能做到的最好,无论你是怎么选的,你的职业发展都不会太差。
假如你选了后坚定去执行了,那这个选择也就成了正确的选择,就像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但如果你选了后犹豫不定,只要你没走下去,那这条“路”哪怕再“正确”也没用。
像有的人总是怀疑自己选择的工作不是最好的,因此不是全力以赴地做好手头的工作,如何变得果断?而是将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找新工作上了,几个月就跳一次槽去换“正确的”工作,换到最后再也没有合适他的工作了。
其实,如果他能全力以赴地做好手头的工作,就不仅能清楚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而且因为基本职场能力(比如思维、学习、沟通等)的大大提升,即使发现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也更容易选择下一份更好的工作。
▼ 2、告诉自己犯错是进步的必要推力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没有人能做到在实践中完全不犯错。
犯错不可怕,只要做到将犯错成本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如何变得果断?以及能从错误中学习即可。
选择工作,只要能保证自己可以再找到下一份工作(犯错成本可控),那即使手头的这份工作选错又如何呢?
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工作,哪怕工作方向选错了,你也不会一无所获,如何变得果断?至少工作能力依然可以得到提升,而且你更能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能从错误中学习)。
买衣服也是,只要自己还有多余的钱买其它衣服,这件买错了又怎样(犯错成本可控),大不了重买一件,至少这件衣服能让自己知道什么颜色、尺码更适合自己(能从错误中学习)。
有了这种认知,你的犹豫心理就会大大减轻了。升级方法
认知改变了后,你不敢做决策的心结就去了一大半了。
但可能你还不够自信,因此还需要一些高效的决策方法来坚定你的信心,如何变得果断?以及提高决策效率。
▼ 1、给自己限定一个必须给出选择结果的截止日
一个人不够果断,跟他天生的性格和童年成长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童年成长时期父母过度保护,什么都代为决策的话,小孩就很容易形成依赖的性格,如何变得果断?长大后不管碰到什么事,自己都会犹豫不决,不会做决定,而是等着别人或时间来做被动选择。
要改变这种被动选择的情况,可以尝试给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日期,到这个时间后必须给出一个选择结果。
比如在网上买衣服,就可以告诉自己务必在30分钟内选好一件。
假如还做不到的话,你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不做选择本身就已经默认做出了选择:如何变得果断?维持现状,一件衣服都买不到。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做一个主动的选择。
▼ 2、掌握两至三种常用的量化决策方法
一个人之所以犹豫不决、不果断,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怕选错。
假如能有一些提高选择正确率的方法(哪怕只是心里感觉会提高),那么我们也会变得更果断。
因此,你可以熟练掌握两至三个常用的决策方法,最好是量化为主的方法,如何变得果断?这样通过这些方法得出结论后,你相对更能下决心去选择。从“小”改变
认知改变了,决策方法也掌握后,对大多数人而言,变得果断就容易多了。
但有些同学因为父母从小要求很严格,一犯错就挨批,因此心理阴影面积比较大,即使上面的道理都懂,也不一定能立马扭转过来。
对于这些同学,可以先从一些小事上开始改变,比如决定今天中午吃什么、周日去哪儿玩之类的。
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
▼ 1、犯错成本很小,你决策起来几乎没有负担
犯错成本是制约一个人果断程度的很重要的因素。
比如,买一件1元钱的小商品,你很容易就下单了,如何变得果断?因为亏了也就1元钱,几乎忽略不计;
但如果让你做10个亿的投资决策,再果断的人都会变得稍微犹豫些,因为这个犯错成本超出了绝大多数人可以承受的范围。
选择中午吃什么、周日去哪儿玩这样的小事,你的心理负担很小,也就更容易应用新的认知,以及采纳决策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
▼ 2、怎么决策都对,而且反馈周期很短,能很快体会到果断的自我效能感
像决策中午吃什么,周日去哪儿玩这样的小事,无论你怎么决策,如何变得果断?基本都是对的。
而且这种小事的反馈周期很短,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天,只要你做了决策,很快就能感受做决定后的心理愉悦感。
这样的事多做几次后,你的自我效能感很快就提升了,如何变得果断?以前留下的心理阴影面积也就越来越小了。
持续提升
改变认知、升级方法、从小改变都是一些速成的方法,你立马就能去运用,而且我可以给你保证:你肯定会变得更果断。
不过,如果你想做到无论怎样都可以保持果断,就不能仅仅靠速成治标了,如何变得果断?还需要长期治本:提高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扩大可控资源。
▼ 1、增长见识
人最害怕未知的东西,已知的东西哪怕后果再严重,因为见识过了,也就没那么害怕了。
就像现在的中美贸易战,没打之前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心里就很恐慌。
但现在真打了,我们见识过了,也就不紧张,不瞎想了,虽然有挑战,但克服克服也能跨过去。
因此,只要你多多增长见识,经历过了或者看过别人怎么做了,如何变得果断?再碰到类似事情的时候,你也就更自信、更果断了。
▼ 2、提升能力
当一个人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的能力不足时,信心就会不足,就会显得畏畏缩缩、犹犹豫豫。
但如果你的能力足够强,能做到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那你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就更果断了,因为你知道无论自己怎么选,绝大多数的选择都会是正确的。
就好比挑工作,如果你知道自己无论选哪一个Offer,都能够做成行业顶尖,那么你几乎没有什么可纠结的。
绝大多数人之所以对选Offer很纠结,根源在于对自己不够自信:如何变得果断?选择挑战不大的工作吧,担心未来发展不好;选择挑战大有前景的工作吧,又担心自己万一不胜任怎么办。
▼ 3、扩大资源
果断除了来自于比一般人更高的自信外,还得“抗打”——比一般人更能承受犯错成本。如何变得果断?
身家100个亿的富人在做1亿元投资的时候为什么比身家只有几千万的人更果断?
道理很简单,这一个亿哪怕亏了他再投资赚回来就行了。
而身家只有几千万的人,通过各种杠杆才凑了一个亿,如何变得果断?一旦亏了就万劫不复了,自然不会有100亿的富豪那么果断。
因此,如果你可控制的资源越多,不仅意味着你实现选择的可能越高,更重要的是你能承受犯错的空间更大。一个人之所以会不够果断,犹豫不决,主要受到自身性格、成长环境、错误认知、方法欠缺、能力不足、资源不够的影响。
长期治本的话,就要多多增长见识,提升能力以及扩大自己可控的资源,如何变得果断?一方面可以提高选择实现的可能性,另一面可以提高对犯错成本的承受力。
长期治本不易,但也有三个快速见效的方法,可以让你立即就能变得更加果断:改变认知、升级方法、从“小”做起。如何变得果断?
我们都听说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将青蛙放在温水中,职场女性要专注于创造价值而非创造财富!青蛙没有立即死掉,反而还会生存的很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青蛙死在温水里了.故事告诉我们说,青蛙在温水这个舒适的环境中,没有
其实互联网大厂辞退35岁以上规划副业的7个办法!的员工早就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了. 在这种大环境下,35岁的职场人大多走两条路:要么被裁了,重回人才市
为什么现在不提倡加班了?为何社会现在不提倡加班了呢? 想理解现在为何不提倡加班,咱们就得先回答一个问题: 为何以前不反对加班,甚至以加班为荣? 为什么现在不提倡加班了? 01 为何以前以加班为荣 2009年9月10日评选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中,为
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过一个理论:我们总是习惯用知识,技能去评判一个人的职业能力,但其实这些只是表面的因素, 真正影响一个人职业表现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人内在特质,比如角色定位,自我认知,特质,动机等等. 我们的职场内在动力是什么? 我们获
如何提高你居家办公的工作效率? 「像平常一样安排自己的一天」 隔离打断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普通人只能举手投降,如何提高你居家办公的工作效率?过颠三倒四的生活.加拿大西部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睡过头会减弱我们的认知功能,就像睡眠不足一样. 可以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变化越迅速,工作越复杂的时代,情商和智商在工作中的区别.职场越来越需要高情商?老板最期待员工具有的7项能力中其中有5方面与情商有关: 倾听与对话沟通的能力; 对挫折和逆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灵活应对的能力; 自我管理,自信心,目标明确,想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差距?无非两种:一是先天的出身;二是后天的学习.出身无法改变,但学习可以改变.特别是进入工作后每个人都面临着两个问题:该学习什么?该怎么样学习?其实,当你在关注着工作后是怎么产生差距时,殊不知差距早已经产生了. 早
小马毕业已有四年,工作激情仍和应届毕业生无太大差别。他心里总是想着提高工作效率,多做事,多学东西。然而小马似乎空有一颗上进的心,偏偏生了一条龟速命。每天做事心不在焉,拖拖拉拉,总感觉精神不济,记忆力严重下降,到晚上只能埋怨自己又没有完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