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有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分配给子女的爱并不均匀。逻辑上大家可能都会认为,得到最少爱的孩子会对父母最不好,得到父母最多爱的孩子会对父母最好。
但例外随处可见——那些从小得到父母最多关爱的孩子,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往往不会承担起赡养照顾父母的责任,为什么家里最不被爱的孩子,反而最孝顺?反而是那些没有得到父母最多爱的孩子,对父母百依百顺。为什么会这样?根源是这些孩子与父母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模式。每一个人在小时候都会想办法获得父母关注,这是一个人的本能。婴儿就会用哭泣或者微笑吸引父母关注到他们。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关注太少,他们会拼命去做一些能够获得父母关注的事。
如果父母总不能给到孩子足够的关爱,孩子会扛起增进父母关系的责任,想办法做些什么让父母“爱”自己一点。大部分孩子最初会用“讨好”这种方式,讨好若无效,可能会转到用问题行为或者疾病吸引父母注意。虽然不能了解到读者老公和父母的具体相处模式,但从这个妻子的描述看来,他总是希望自己对父母“有用”。
他可能从小在内心里感觉自己对父母是“没用的”,为什么家里最不被爱的孩子,反而最孝顺?不仅没用,还给父母带来了深深的痛苦。也许在他成长过程中,当他发现自己对父母“有用”的时候,父母会“爱他”比平时多一点。
很多孩子会为了这多一点的爱,多一点的关注,多一点的称赞,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毕竟在一个人小的时候,他们能否生存下去都要仰仗父母,为什么家里最不被爱的孩子,反而最孝顺?父母爱不爱自己,与能不能活下去直接相关。这个孩子和父母的互动渐渐形成了这样的模式——他必须让自己不断变得对父母有用,才能交换到爱。虽然成年后这种模式对他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他也会出于惯性这么做。
人类有个坏习惯,不会主动去做那些对自己好的事,为什么家里最不被爱的孩子,反而最孝顺?只会主动去做那些自己习惯做的事。如果这个读者的老公不主动打破这种模式,他的人生将一直处于被勒索的状态。而他的父母,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对儿子以及他的家庭伤害很大,因为他们也习惯这样对他……我建议她冷静下来之后和老公好好谈谈,一定要让他老公知道:
此时,我和孩子比你的父母更需要你,但你目前只能照顾到一个家庭,你必须做出选择。你现在供给的人也并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的弟弟,你再持续供给他,他不仅一辈子无法独立,也会变成我们这个家庭的黑洞,我们的孩子未来可能连正常的教育都没办法接受,更别说好的教育。如果你愿意选择我和孩子这个家庭,我们会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家人,而不是只会向你索取的家人。为什么家里最不被爱的孩子,反而最孝顺?
不少有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分配给子女的爱并不均匀.逻辑上大家可能都会认为,得到最少爱的孩子会对父母最不好,得到父母最多爱的孩子会对父母最好. 但例外随处可见那些从小得到父母最多关爱的孩子,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往往不会承担起赡养照顾父母的责任,为什么家
为什么有些人无法忍受孤独,不能一个人独处?疗愈童年创伤,从TA开始. 为什么有些人总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愤怒,对他人的批评会反应过度?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闷闷不乐,看不到他们开心的样子?疗愈童年创伤,从TA开始. 答案很可能是因为他们
现代社会,社交媒体对孩子们影响特别大,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能够轻易掌控和放大各种情绪.那些悲伤或消极的情绪,往往会被无限倍地扩大.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美国流媒体Netflix曾拍过一个纪录片The Social Diemma,翻译过来叫《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因为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没有完美的父母,治愈童年需要做好这件事!而父母的不完美,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是童年的创伤. 比如,治愈童年需要做好这件事!小时候很少被父母关爱的孩子,长大后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人或事;被父母忽视的孩子,长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怎样化解年幼的时候遭受的创伤? 幼年经历对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一个人在幼年时被对待的方式,形成的情感模式构成其生命的底色. 01,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发生, 却能改变对那些发生的看法 一个
下面这五类口头禅,是不是很熟悉? 你给我听好了,我说不行,就不行,睡觉去/写作业去,现在就去! 1,控制孩子 这些话霸道,专制,不允许孩子有异议和自己的思考.爸妈无心一句话,孩子会内伤好久. 时间长了,要么收获一个同样霸道,专制的孩子,爸妈无心一句话,孩子会内伤
只是每个人的经历有一些差异. 我们的内心深处是矛盾的,就像两个人在斗争, 一个人(A)说:父母为我付出那么多,他们多不容易,孝道是一场道德绑架吗?我如果不按他们说的去做,那就很对不起他们. 另一个人(B)说:他们的很多想法和我不一样,甚至有时候让我很痛苦,我不
一,如果你不是那么幸运,如果你的父母曾经伤害过你,又该怎么办 他们或许从来没有真正地作为一个孩子而生活,而是不得不在几乎一瞬间长大,来应对日复一日的嘲讽,贬低,谩骂或漠视.他们也许吸收了这些我自己不重要的信息,为自尊和自我价值而挣扎多年.疗愈创伤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