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社交媒体对孩子们影响特别大,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能够轻易掌控和放大各种情绪。那些悲伤或消极的情绪,往往会被无限倍地扩大。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美国流媒体Netflix曾拍过一个纪录片“The Social Diemma”,翻译过来叫《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节目邀请谷歌、推特、Facebook等多个社交网络公司的高管参与,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他们认为现代青少年更加焦虑、脆弱、易抑郁,都与手机app里的陷阱有关。
手机app让孩子上瘾浪费大量时间
节目中一个妈妈问儿子: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你觉得自己每天会在手机上花多长时间?”
15岁的儿子想了下,然后说:
“也就半个小时吧,最多半个小时。”
但是妈妈看过孩子的屏幕使用报告,他每天看的时间平均是3个小时45分钟。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儿子不相信,当场拿来手机验证,结果证明妈妈是对的。
这位妈妈是斯坦福大学成瘾医学主任ANNA LEMBKE,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她认为社交媒体就像是一种毒品。
人类渴望有社交,这是基本的生物学欲望,会直接影响大脑多巴胺的释放。社交媒体无疑会优化人们之间的联系,当然也可能让人上瘾。
那社交app是怎么让人上瘾呢?专业设计者说,平台背后有许多心理学专家和工程师,他们的工作就是黑进用户心理,让用户长时间使用app,从而保证自己有更多的阅读量。
每个app都有强提醒功能。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有新的好友加入时,系统会发消息提醒去打招呼。没有新朋友,也会经常有新消息。就像下图中醒目的标志,所有人都很熟悉。每次看到,我们都忍不住点开看看,而后再刷下新闻、朋友动态。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和朋友聊天时,每当想关闭聊天窗口,都会出现对方正在输入的“…”提醒,自然会选择再等一会儿。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这些其实都是心理暗示的手段。每次我们拿起手机,不知不觉几十分钟过去了。
很多产品设计者也会上瘾,即使明知背后原理,依然会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不能自拔。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ANNA LEMBKE博士的做法,是经常和孩子讨论使用手机的时间,以此提醒大家平衡愉悦和痛苦的情绪,避免多巴胺短缺状态和上瘾风险。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网络能够轻易控制孩子情绪
纪录片中有个三胎家庭,每个孩子都玩手机。青春期女孩儿喜欢发自拍,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一张照片发出去后,5分钟内只有2个赞,她就会失落地删除照片。
而后,她重新拍了一张,使用美颜滤镜后再次发布。这次迅速收到评价,比如“好可爱”“漂亮”之类,她的脸上浮现了笑容。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但是很快有一条评价说:“你耳朵能更大些吗?”她的神情马上又变了。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我们需要听到每个人的评价吗?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需要5分钟获得一次社交称赞吗?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这些原本无足轻重的事情,过多地牵动孩子内心。这个女孩儿甚至将耳朵视为缺陷,为此伤心难过,对着镜子落泪。
如果有段时间不使用APP,平台背后的人工智能就“慌”了。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为了留住客户,他们会推算出最吸引用户的内容,可能与暗恋的人有关,也可能与用户自身密切相关。
一旦打开手机,用户大概率会点开来看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而后陷入无法排解的郁闷情绪中。
平台唯一目的,就是操纵用户注意力。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至于这些内容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
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心理学家ONATHAN HAIDT博士认为,美国青少年抑郁和焦虑大幅增长,是从2011~2013年开始的。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他调查了因割腕或自杀进医院的少女,发现2011年之前数据相对平稳。而2011年之后,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10~14岁想自杀的人突然增加了189%,是之前的3倍!同时,青少年自杀率以同样趋势增长。
而这一切都与社交媒体app的使用有关!
网络个性化推送影响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网络提供了很多便利,我们可以更迅速地查询知识。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但这些知识有对,也有错。对于缺乏分辨力的青少年来说,有些甚至是毒知识。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我们网上查到的内容,很多时候都是根据用户兴趣推送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看到的答案都是不同的。而这些内容正确与否,系统压根不在乎。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比如有人喜欢看“地球是平的”,油管就会推送类似新闻,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易抑郁且推送数量高达几亿次。它真的会说服人相信“地球就是平的”!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
但事实就是这样。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该怎么做呢?纪录片中的从业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
1.所有人都应该意识到社交媒体的问题,从而建立“集体意识”;
2.讨论社交媒体的不完美,希望未来有人构建新的系统;
3.卸载不必要的应用程序,尤其是浪费时间的app;
4.关掉让手机不停震动的通知;
5.移走或忽视浏览器推荐,选择不储存历史的搜索引擎;
6.不要接受系统自动推荐的视频,要自己去主动做选择;
7.在分享内容之前,先查找事实,思考信息来源;
8.注意获得不同的信息,关注那些不认同的人,聆听不同的观点;
9.孩子高中之前,禁止使用社交媒体;
10.和孩子约好使用规则,晚上不能带手机进卧室;
11.和孩子研究下时间预算,约定好合理的使用时间。
不少有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分配给子女的爱并不均匀.逻辑上大家可能都会认为,得到最少爱的孩子会对父母最不好,得到父母最多爱的孩子会对父母最好. 但例外随处可见那些从小得到父母最多关爱的孩子,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往往不会承担起赡养照顾父母的责任,为什么家
为什么有些人无法忍受孤独,不能一个人独处?疗愈童年创伤,从TA开始. 为什么有些人总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愤怒,对他人的批评会反应过度?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闷闷不乐,看不到他们开心的样子?疗愈童年创伤,从TA开始. 答案很可能是因为他们
现代社会,社交媒体对孩子们影响特别大,当代青少年为什么更脆弱,易抑郁?能够轻易掌控和放大各种情绪.那些悲伤或消极的情绪,往往会被无限倍地扩大.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美国流媒体Netflix曾拍过一个纪录片The Social Diemma,翻译过来叫《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因为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没有完美的父母,治愈童年需要做好这件事!而父母的不完美,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是童年的创伤. 比如,治愈童年需要做好这件事!小时候很少被父母关爱的孩子,长大后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人或事;被父母忽视的孩子,长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怎样化解年幼的时候遭受的创伤? 幼年经历对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一个人在幼年时被对待的方式,形成的情感模式构成其生命的底色. 01,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发生, 却能改变对那些发生的看法 一个
下面这五类口头禅,是不是很熟悉? 你给我听好了,我说不行,就不行,睡觉去/写作业去,现在就去! 1,控制孩子 这些话霸道,专制,不允许孩子有异议和自己的思考.爸妈无心一句话,孩子会内伤好久. 时间长了,要么收获一个同样霸道,专制的孩子,爸妈无心一句话,孩子会内伤
只是每个人的经历有一些差异. 我们的内心深处是矛盾的,就像两个人在斗争, 一个人(A)说:父母为我付出那么多,他们多不容易,孝道是一场道德绑架吗?我如果不按他们说的去做,那就很对不起他们. 另一个人(B)说:他们的很多想法和我不一样,甚至有时候让我很痛苦,我不
一,如果你不是那么幸运,如果你的父母曾经伤害过你,又该怎么办 他们或许从来没有真正地作为一个孩子而生活,而是不得不在几乎一瞬间长大,来应对日复一日的嘲讽,贬低,谩骂或漠视.他们也许吸收了这些我自己不重要的信息,为自尊和自我价值而挣扎多年.疗愈创伤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