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针对青少年霸凌行为的研究只倾向于关注受害者。这意味着,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对施暴者所受到的影响知之甚少。澳大利亚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既是受害者又是施暴者的青少年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最大,这其中包括自伤行为和自杀念头。人们对于霸凌行为的一个常见误解,就是所有青少年可以明确地划分为三类:施暴者、受害者、未卷入霸凌事件者。可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事实上,承认自己有过霸凌行为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三同样也是霸凌行为的受害者。
这项研究,对 3,500 名参加过《澳洲儿童纵向研究》项目的 14-15 岁澳洲青少年进行了调查,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问他们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是否遭过 13 种不同的霸凌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被别人蓄意拳打脚踢、辱骂、胁迫等。《澳洲儿童纵向研究》项目也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被测青少年是否有过自伤行为、是否产生过自杀念头、是否曾经计划自杀过等问题。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称,他们欺侮过别人、或者曾是受害者,或者两者都是(“施暴兼受害者”)。
在施暴者中,十分之一的青少年有过自伤行为,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而八分之一的青少年在过去一年中曾经过考虑过自杀。身为施暴兼受害者的青少年最有可能发生自伤行为(20%)和产生自杀念头(20%)。卷入霸凌事件的孩子发生自伤行为的风险是没有卷入的孩子的两倍,产生自杀念头的风险则为四倍。即便考虑了可能解释此研究发现的其他因素,如性别、单亲家庭对比双亲家庭、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结果也是如此。
卷入霸凌事件的女孩最容易产生自杀念头,也最容易发生自伤行为。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身为施暴兼受害者的女孩中,超过三分之一(35%)曾经有过自伤行为;约四分之一(26%)曾产生过自杀念头。而在男生施暴兼受害者群体中,自伤行为和自杀念头的发生率较低,分别是 11% 和 16%。然而,即便在没有卷入霸凌事件的青少年中,女生的自伤行为或自杀念头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男生。青少年在霸凌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也因性别而存在差异。受害者群体中,女生占 58%;而施暴者群体中,男生占 69%。然而,这只是片面观察而已:在有着受害者和施暴者双重身份的青少年中,男生占较高比例(61%)。
虽然我们不知道青少年为何会霸凌他人,但是其他研究表明,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施暴的青少年比较会表现出 “外部化行为”。所谓 “外部化行为”,指的是 “叛逆、具侵犯性、具破坏性和不服从的行为”。这些青少年可能还有如下特征:对自己和别人抱有消极的想法、信念和态度。曾经受到同龄孩子的负面影响。
生长在有问题的家庭中,如父母关系不合。我们的研究强调,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有效的霸凌干预措施必须认清霸凌行为的复杂性质,尤其要注意到卷入霸凌事件的青少年可能扮演的多重角色。要是只对受害者进行干预,也许就会让我们错失良机,难以对霸凌现象进行更加全面有效的干预。如果要减少霸凌事件的发生,就需要多管齐下,将重心放在被卷入霸凌事件的孩子、家长、老师和学校氛围上。
根据多项研究的结果,校本干预方案估计可以将霸凌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约 20%从我们的研究发现中推测,校园霸凌事件的减少可以将发生自伤行为和自杀念头的学生比率降低 11%。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着眼于学校规则、惩戒措施、教师培训、课堂教学课程、冲突解决训练、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个体咨询辅导等方面的学校整体干预方案,效果要明显好于只针对单一方面的干预措施。但另一个问题是,虽然校本干预方案会在短期内减少霸凌行为的发生,但只有有限的证据表明它对霸凌行为有任何长期转变作用。校园霸凌的施暴者,其实也是受害者。
我们首先得了解校园霸凌会带来什么样的
世界各地每天总会发生一些校园欺凌的事件,家长如何面对孩子遭遇校园暴力?经常听到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一些属于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家长如何面对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不仅给受
孩子总爱欺负别人,怎么办?孩子的攻击行为是相当普遍的,尽管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言语攻击,相互推搡,拳打脚踢以及其他形式的攻击在幼儿期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攻击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现象可能会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既然孩子这么喜欢
你的童年经历过校园欺凌吗?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童年时代见证甚至亲历过校园欺凌.那些遭遇校园霸凌的少年都怎么样了?但在许多成人眼里,校园欺凌不过是孩子们无伤大雅的打打闹闹. 事实上,由于青少年缺乏对社会规则的理解,他们组成的微型社会与成人社会相比,更
平时挺听话的孩子,怎么就被欺负了? 其实还不只是小学,在幼儿园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惜的是,幼儿园的孩子,更加无法说明这件事.因为孩子在学校遭遇霸凌之后,校方或者家长经
01,我们常说,孩子的世界简单又天真,但孩子作起恶来一点也不含糊. 或许是觉得恶作剧很好玩,看到别人难堪,如何避免自己孩子被熊孩子的恶作剧伤害?陷入窘境,尴尬,惶恐,感觉兴奋. 或许是单纯好奇,用恶作剧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和创造性. 或许想通过恶作剧来
我们很多人,在成长,上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也遭遇过别人的一些语言或行为上的攻击.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几点建议杜绝暴力发生做父母的总是尽力想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美好的成长环境,但是从孩子走出家门,进到学校,走到父母无法监控的地方后, 就难免会开始遇到一
当孩子觉得老师偏心时,父母该怎么处理呢? 1,先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有这种情绪和观点,一定有他们的原因,孩子觉得老师偏心,怎么办?作为父母首先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立马觉得老师才不会错,肯定是你理解错了老师这样对你,肯定是你不好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