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几乎每个人都有,尤其是妈妈们,她们的焦虑感更强,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母性文化,中国式教育主要由母亲来完成,中国孩子大多跟着母亲长大。
更重要的是,差不多所有母亲在面对养育孩子的时候都是一个新手,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这就像第一次开车的司机,不焦虑是不可能的,焦虑才是一种正常状态。
但过分焦虑,对于孩子和自身成长来说,都是不利的。
那么,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呢?应该把这三句话奉为名言,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第一句话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第二句话是不完美的妈妈是好妈妈;第三句话是三岁不看大,七岁不看老。
01、妈妈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
老人们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意思是说孩子们长大了,会有自己的路要走,做父母的不用过于担心,也不必总管着他们,这句话也是是李子勋老师提醒妈妈们的一句话。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在强调作为父母们,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特别是妈妈们应该做好“课题分离”这件事。
课题分离,是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来的,说的是谁的课题谁负责。当孩子有能力为自己做主,过自己的人生时,父母(尤其是妈妈)就要学会放手,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过好自己的人生。
只是很多妈妈做不到分离,会有焦虑情绪,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于是开始干涉孩子的生活,哪怕孩子长大了,也不肯放手,而这就会变成一种控制。允不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是衡量一个母亲是否真爱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孩子学会独立,更需要妈妈懂得分离。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
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下面还有一句话,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即莫为儿孙做马牛,意思是作为父母不要只为孩子活着,因为那种牺牲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更会成为自己控制孩子的隐蔽形式。
因为父母认为,自己付出得越多,就越有发言权,而这就是一种优越感,“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就该听我的安排”,这便是情感勒索中的悲情者,目的是让孩子内疚,以产生罪恶感,进而达到让对方顺从自己的目的。
02、妈妈们一定要知道,不完美的妈妈是好妈妈
一个好妈妈不一定教育出好孩子,因为妈妈做得越好,孩子失去的越多。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
这说明如果妈妈做到最好,就会把孩子应该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任务”给承担下,很可能变成溺爱,同时,完美是一种幻想,并不存在完美的人,也不会有完美的妈妈。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足够好的妈妈”,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国内著名精神分析师曾奇峰老师把这个术语理解为“60分妈妈”,意思是妈妈能为婴儿提供一个基本被满足、基本控制的养育环境就可以了。
对于孩子来说,“60分妈妈”会让他形成基本的掌控感,同时又会知道,他面对的是有自己需求和自己尊严的另外一个人,他再怎么愿意满足自己,也不可能彻底如自己所愿,这是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不是全能的,也不会什么事都依着自己。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
对于妈妈来说,“60分妈妈”会让她看到自己的有限性,同时又明白,自己不应该为孩子生活。当妈妈用爱的名义控制孩子时,爱就不在了;妈妈对孩子真正的爱,是懂得分离;不完美的、粗心的妈妈会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03、妈妈们应该懂得,三岁不看大,七岁不看老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说的是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基本看到他长大后的心理、性格等等,到七岁时,基本可以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这样的话被很多育儿专家誉为“真理”,这句话没有那么绝对。
因为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搭积木,下面不正上面也歪,孩子的成长更像是玩拼图,随时可以打乱了重来。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
也就是说,妈妈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变化。妈妈们不要上心理学决定论的当,小时候没有善待孩子,或者为孩子想得少,对孩子来说既可以是创伤让孩子缺乏自信和自尊,也可以是礼物让孩子从小就懂事聪明,有更好的自信和自尊。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
正如危机这个词,危机是危险和机会并存,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妈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法,首先要看妈妈对自己是否满意。
如果妈妈觉得自己不错,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那么她喜欢的很可能也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如果妈妈对自己不满意,她就很难培养出自己期待的孩子。
也就是说,想要成为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妈妈们自己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感觉良好,这样才有可能给予孩子想要的爱。
妈妈的情绪,就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妈妈不焦虑,孩子和家人才有更大可能不焦虑,家庭氛围才会更加和谐。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
说到底,妈妈做到最好,并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自己负责,让自己变得更好。怎样做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好妈妈?
你是否总是要求孩子要听话? 你是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以下性格特征? 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父母需警惕孩子是否出现讨好型人格.害怕别人讨厌自己; 不懂得理性拒绝别人的要求,刻意迎合别人; 善于察言观色,一感觉对方不高兴,父母需警惕孩子是否出现讨好型人格.就忍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这样一张PPT. 是北大教授徐凯文,关于大学生自杀
代差社交焦虑: 你是长辈,所以我有压力 我们面对年纪大一点的人,如何才能帮到青少年?总有一种不同年代的感觉,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青少年在面对我们时,也同样出现了一种代差社交焦虑.这个概念是我基于大量咨询面谈的发现提炼出来的.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个小视频很火,是教家长如何应对孩子被老师批评的情况,视频中提到“要保护孩子的向师性,不要让孩子和老师对立”等观点,比如告诉孩子:“老师批评你,是因为喜欢你,认为你有进步空间!”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被批评?
当我们脑海里出现这样一幅幅,满眼泪花的孩子无比委屈,无比恐惧的向大人道歉的画面,以期许获得大人的认可和原谅时,不知道,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我们弱小的孩子,是需要一步步妥协和讨好才能在父母身边找到一种存在的价值感和安全感吗?我们的孩子,有时,父母欠
未成年人纹身背后的原因 未成年人纹身的原因与
01 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如何正确辅导孩子写作业?家长们开始自己辅导孩子的作业.然而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是抓狂的. 有父母说,我孩子总是拖拉,如何正确辅导孩子写作业?晚上写完作业都是半夜了,又要催促他快点睡觉,睡眠时间严重不够,影响他第二天
01, 以爱为名的情感勒索 所谓的情感勒索,即有人利用你的同情,愧疚心理,对你进行心理操控,对你作用的对象可能是你的父母,家人,朋友.我们应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 在苏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中认为进行情感勒索的方式主要有二分法,把责任推给孩子,联合阵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