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荣格心理类型
在心理学的类型论中,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提出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最为著名。1913年,荣格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就已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性格,后来,他又在1921年发表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充分阐明了这两种性格类型。他在该书中论述了性格的一般态度类型和机能类型。
1、一般态度类型(general-attitude types)
荣格根据里比多(libido)的倾向划分性格类型。个体的力比多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性的人;里比多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性的人。外倾意指力比多的外向转移,内倾意味着力比多的内向发展,它表现了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否定联系。外倾型(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型倾(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外倾型和内倾型是性格的两大态度类型,也就是性格反应特有情境的两种态度或方式。
2、机能类型(function-types)
荣格指出,个人的心理活动有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感觉(感官知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而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方和向何处去。一般地说,直觉在荣格看来是允许人们在缺乏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推断。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性格的八种机能类型。
1)外倾思维型(the extroverted think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思维的,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客观的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机器是怎样开动的?为什么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蒸气?等等。科学家是外向思维型,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从而创立理论体系。荣格认为,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两位科学家在思维外向方面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外倾思维型的人,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
2)内倾思维型(the 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思维功能的。他们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他们对思想观念本身感兴趣,收集外部世界的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思想。哲学家属于这种类型。荣格指出,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一个标准内倾思维型的人。内倾思维型的人,具有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玄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
3)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情感功能的,他们的情感符合于客观的情境和一般价值。荣格指出,外倾情感型的人在"爱情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不太考虑对方的性格特点,而考虑对方的身份、年龄和家庭等方面。外倾情感型的人,思维压抑,情感外露,爱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
4)内倾情感型(the introverted feeling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向于情感功能的。他们的情感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内顿情感型的人,思维压抑,情感深藏在内心,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气质常常是忧郁的。
5)外倾感觉型(the ex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感觉功能的。他们头脑清醒,倾向于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但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根究底。外倾感觉型的人,寻求享乐,追求刺激,他们一般情感是浅薄的,直觉压抑的。
6)内倾感觉型(the 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感觉功能的,他们远离外部客观世界,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之中。外倾感觉型的人,知觉来自外部世界,是客观对象的直接反映;内倾感觉型的人知觉深受自己心理状态的影响,似乎是从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出来的。他们艺术性强,直觉压抑。
7)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地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各种尚孕育于萌芽状态但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并且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奇性。外倾直觉型的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荣格认为,商人,承包人,经纪人等通常属于这类型的人。
8)内倾直觉型(the in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这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内向直觉型。
荣格并没有截然地把人格简单地划分为8种类型,他的心理类型学只是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用来说明性格的差异。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兼有外倾性和内倾性的中间型。上面用来说明每一种类型的模式都是典型的极端模式。纯粹的内倾型的人或外倾型的人是没有的,只有在特定场合下,由于情境的影响而一种态度占优势。每个人也能同时运用四种心理机能,只不过各人的侧重点不同,有些人更多地发挥这一种心理机能,另一些人更多发挥另一种心理机能。此外,外倾型或内倾型也并不影响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就。例如,李白具有较明显的外向性,杜甫具有较明显的内向性,但是,他们都成为唐代的伟大诗人。
由于荣格的性格类型的划分是根据他的里比多学说,而里比多是本能的力量,所以这一理论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性,并且带有神秘色彩。另外,荣格提出的8种机能类型,并不是从实际中归纳出来的,而是用数学的综合方法凭主观演绎出来的,各种类型之间界限不清,几种类型的特征也说不清楚。不过,他对内倾型和外倾型论述部分内容是符合实际的,这种理论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医学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为这种简单划分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现在已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内外倾是人格的主要特质(维度),心理学家编制了测量内外倾的量表,在EPQ和MMPI等量表中也都包含有内外倾分量表。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内倾性与外倾性具有复杂的结构,它们由许多特质构成。
理论发展编辑 播报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在荣格的两种态度类型和四种功能类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判断和知觉两种类型,由此组成了个性的四维八极特征,它们彼此结合就构成了十六种个性类型。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后,编制成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从而把荣格的类型理论付诸实践。继而,迈尔斯又在荣格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主导功能和从属功能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功能等级等概念,并有效的为每一种类型确定了其功能等级的次序,又提出了类型的终生发展理论,对心理类型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心理科普: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女生和男生相比更容易感性,也是容易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疾病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那么,你知道十大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吗? 心理科普: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一:抑郁心理 表现: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明显的表现:懒得理你
恋爱中你会为对方改变吗?恋爱中就是要做自己,为对方改变是讨好还是成长?千万不能为了对方改变自己?为了对方改变自己,就是在讨好对方,就是辜负了自己?还是说改变就是成长,而不是一味的改变自己去讨好,去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为对方改变是讨好还是成长? 改变
依赖型人格障碍,顾名思义,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是描述了一个 对关系过度依赖 的人格,进而演变出对日常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从而进化出这么一种依赖型的人格障碍.患者经
心理科普:荣格心理类型 在心理学的类型论中,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提出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最为著名.1913年,荣格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就已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性格,后来,他又在1921年发表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充分阐明了这两种性格类型.他在该书
偏执是一种典型的人格特质,如何从从偏执走向灵活而开放临床上有偏执性人格障碍的诊断,今天,我们单纯说说偏执所呈现的心理过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偏执. 从字面理解, 偏执即片面而固执,是一种想法或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从如何从从偏执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如何改变性格?这个人的性格不好,那个人的性格比较好? 我就这性格了,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如何改变性格?改变性格难于上青天.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性格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分三个步骤来回答. 第一,什么
1.三我是什么? 根据精神分析学家 [弗洛伊德] 的分析理论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人格结构的三个基本层次.如何做自己情绪的最高决策者? 2.本我的释义与理解 首先,如何做自己情绪的最高决策者?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的原则. 本我只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的孩子没有从前快乐了? 挫折教育,才是孩子长大路上的最大挫折!本来爱笑爱闹的调皮鬼,突然就变得不爱说话不愿分享了?比较臭美爱漂亮爱表演的小丫头,突然就变得不爱照镜子了?好奇心一直很强的他们,突然就开始觉得什么事情都索然无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