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攀枝花市王利心理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图书馆成功举行,市教体局总督学郭光恒同志出席并为工作室授牌。市妇联副主席王莉,攀枝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主任李玲,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党委书记陈柏羽,党委副书记、校长代座城出席活动。授牌仪式由党委委员、副校长税荣昌主持。
本次启动仪式由郭总督学宣读“王利名师工作室”成立的通知文件并为工作室授牌。市三中代座城校长宣读工作室成员名单并由市三中领导为工作室成员颁发荣誉证书,祝贺蒋利华等7位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入工作室。
工作室领衔人王利同志在启动仪式上发言。她明确表示工作室将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追求团队和个人的协同发展;扎实推进课程资源研发;坚持专业引领促进成员交流实践。将通过建立“1+7+n”的人员梯次架构,和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踔厉奋发,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和市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主动攻坚克难为学校分忧,积极贡献工作室的专业力量。
工作室成员代表马媛媛老师向工作室领衔人王利同志及莅临指导的各位专家表达了深切致谢并表示在身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中,成员老师必将成长得更快,行走得更远。工作室成员将在这里一起成长,不负使命,快速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
市三中校党委书记陈柏羽同志提到,希望工作室的老师们主动走出舒适区,积极研究国家政策文件,立足学校学生实际,敢于突进深水区,结合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造示范区,为辐射周边地区做出贡献。同时他还提到,学校各级各类部门将全力支持名师工作室工作,为老师的发展提供平台。
市教体局总督学郭光恒指出名师工作室是三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的核心在于人的培养,因此需要提升名专家、名师、名校长的专业水平及影响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点和着力点。他谈到市教体局对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深入学校调研,参考,反思,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效,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地位提高的证明,同时也表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心理健康的支撑,而家庭幸福更离不开心理健康的保驾护航。
启动仪式后,工作室领衔人王利老师随即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教师自我探索成长心理研讨活动。在研讨现场,王利老师简要介绍了工作室筹备和成员的基本情况。王利老师谈到,心理健康教师发展是重中之重,她将携手教育部廖大琴名师工作室王利工作站的成员们一同推动相关工作。
教育部廖大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廖大琴老师向研讨会发来视频,问候并祝王利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圆满成功,其次,她祝愿名师工作室的老师能抱团成长,同心同行共创更多的心美好。
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市教体局思想政治教育科科长李美文同志、市教科所科研中心主任(心理教研员)郭霞同志、市政府督学(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罗勇同志、攀枝花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科主任)张月良同志、攀枝花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副科长)刘鹏同志、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副科长艾迪玛等同志作为指导专家受邀出席。市儿童福利院社工教育股股长唐小涵同志作为共建帮扶单位代表参会。王利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教育部廖大琴名师工作室王利工作站全体学员老师们参加了启动仪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天笑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衍鹤两位专家,分别以“心理压力与调试技巧”和“飞扬青春,点燃活力”为主题,以全县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学生为目标受众,讲授了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和多种自我调试的技巧。两位专家凭借多年的心理咨询
高三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张,在教学质量检测后学生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灰心、自我怀疑、无助等心理状态。为了引导高三学子以恰当的视角看待社会比较,找到自身闪光点,认识到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和能力。9月18日-9月22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徐梦琨、
近日,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月20日,沙洋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顺利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干部,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专兼职心育教师、城区骨干班主任等3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心理调试和保健能力,持续做细做实关心关爱工作,11月23日下午,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双节来临之际,为关爱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建设街道海东社区为辖区内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援助举措。
身体赋能,关爱教师强身健体。教体局与卫健部门等联动,做好教师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公益问诊等,举办“如何正确发声”“如何科学锻炼”等健康大讲堂,为教师个人定制动态健康档案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开展2023“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乐至县校园,特邀成都
本网讯 通讯员丁晨 周林 9月开学以来,安陆市木梓乡王店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