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陶稳
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近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关注。如何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北京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阳在采访中表示,青少年处于个体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1.学业问题。过重的学业压力常导致青少年厌学心理,进而造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青少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厌学等;
2.情绪问题。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若家长、教师长期忽视、压制甚至不尊重、不理解其独立意识,也易积蓄烦恼、焦虑、抑郁等负向情绪,进而可能发展为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3.生理心理发育问题。青春期存在性生理、性心理及性道德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而易产生性困惑、性压抑、性敏感等性心理卫生问题;
4.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易产生叛逆心理,给师生和亲子关系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首先应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父母应积极了解青春期孩子独特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改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修养并以身作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次,引导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青少年时期同伴影响力较大,可通过合理有效的外部干预,指导并提高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第三,开展心理咨询。专职心理老师通过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和开展心理拓展活动,用以观察一段时间内学生心理状态稳定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有潜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并以专业知识及时给予疏导。
第四,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维持心理健康,保持良好心态。课程应包含理论部分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此外,学校应重视并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相关人员如心理咨询老师、班主任、校医等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早期发现学生心理异常的能力,并及时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或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青少年要妥善地看待压力,学着合理安排压力。可以尝试一些做法改善自身心理状态,例如,多听音乐,看音乐剧和电影;多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冥想,等到睁开眼睛时,或许就会看见另一个世界,看问题角度或许也会有所不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能培养人格更加健全的个体,能让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给人带来更多自信,也是缓解压力的最佳方法;青少年还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形成成就感,打破恶性循环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天笑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衍鹤两位专家,分别以“心理压力与调试技巧”和“飞扬青春,点燃活力”为主题,以全县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学生为目标受众,讲授了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和多种自我调试的技巧。两位专家凭借多年的心理咨询
高三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张,在教学质量检测后学生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灰心、自我怀疑、无助等心理状态。为了引导高三学子以恰当的视角看待社会比较,找到自身闪光点,认识到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和能力。9月18日-9月22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徐梦琨、
近日,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月20日,沙洋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顺利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干部,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专兼职心育教师、城区骨干班主任等3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心理调试和保健能力,持续做细做实关心关爱工作,11月23日下午,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双节来临之际,为关爱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建设街道海东社区为辖区内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援助举措。
身体赋能,关爱教师强身健体。教体局与卫健部门等联动,做好教师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公益问诊等,举办“如何正确发声”“如何科学锻炼”等健康大讲堂,为教师个人定制动态健康档案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开展2023“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乐至县校园,特邀成都
本网讯 通讯员丁晨 周林 9月开学以来,安陆市木梓乡王店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