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精神障碍患者对气温、湿度与气压的急剧变化更为敏感,所以秋季来临,广大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更要注意防范。同时,广大朋友们也要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秋季哪些精神疾病容易发作?
1、抑郁症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季天气转凉,阴雨天气等容易让人情趣低落、过度悲伤,比较容易造成抑郁症的复发。
2、焦虑症
“枯藤老树昏鸦”。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使人焦躁不安,对于焦虑症患者更是如此,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引起焦虑症的复发。
3、精神分裂症
“日日思秋凉未归,尚有老虎发余威”。秋季既有“秋老虎”,又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天气多变,容易使人的思维变得敏感,对于伴有失眠、焦虑症状的患者更容易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秋季如何预防精神心理疾病复发?
01适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在真正进入秋季后,患者朋友们一方面要积极锻炼增加自己抗寒、抗病能力,多晒太阳,另一方面还要适当增减衣物,老话说的“春捂秋冻”是有益身体健康的。
02实时关注异样行为,发现复发症状
在秋季,很多以抑郁症为主的精神类疾病中,往往在复发前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怪异行为或状态,如失眠、早醒、多梦等睡眠障碍,头痛、头晕、疲乏、心悸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烦躁易怒、焦虑忧郁等情绪障碍,以及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怪异、言语杂乱、动作增多等行为障碍,这时候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就要引起一定的注意了。
03保持良好心态,关注情绪变化
在秋季,更多的还需要去注意一下患者的情绪或者是心态变化。在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中,秋冬季的环境变化,萧瑟的环境很容易让患者出现悲观失望,肝气郁结,情志不畅的现象。
04保证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对抗抑郁情绪。患者睡前半小时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过度用脑,更不能带着忧虑上床,适当喝点儿牛奶、燕麦粥等有助于睡眠。
05合理膳食
入秋之后,天气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这也是人们产生秋燥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精神障碍患者在秋天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等蔬菜,以及梨、葡萄等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精神疾病复发怎么办?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已经进入了精神疾病复发的高峰阶段,有些患者的病情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作,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过精神疾病史,那么,需要提高警惕了,若发现其行为有何异常,请尽快到正规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找专业医生进行治疗,做到早治疗、早干预,避免加重病情!对于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及家属来说,不管是秋季还是其他季节,都需要注意日常护理和实时关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天笑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衍鹤两位专家,分别以“心理压力与调试技巧”和“飞扬青春,点燃活力”为主题,以全县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学生为目标受众,讲授了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和多种自我调试的技巧。两位专家凭借多年的心理咨询
高三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张,在教学质量检测后学生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灰心、自我怀疑、无助等心理状态。为了引导高三学子以恰当的视角看待社会比较,找到自身闪光点,认识到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和能力。9月18日-9月22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徐梦琨、
近日,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月20日,沙洋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顺利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干部,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专兼职心育教师、城区骨干班主任等3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心理调试和保健能力,持续做细做实关心关爱工作,11月23日下午,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双节来临之际,为关爱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建设街道海东社区为辖区内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援助举措。
身体赋能,关爱教师强身健体。教体局与卫健部门等联动,做好教师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公益问诊等,举办“如何正确发声”“如何科学锻炼”等健康大讲堂,为教师个人定制动态健康档案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开展2023“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乐至县校园,特邀成都
本网讯 通讯员丁晨 周林 9月开学以来,安陆市木梓乡王店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