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开平区科协、开平区委网信办、开平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唐山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开展“心理科普慧生活”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以心理卫生健康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和专业优势,实现专业志愿服务惠及民众,满足群众在疫情背景下的科普需求,积极引导广大市民科学应对疫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活动开展以来,针对不同人群制作了隔离人员心理调试指南、疫情期间学生心理调适指南、一线人员心理调适指南、居家心理调适“五个一”等不同专题的科普心理疏导视频8期,同时还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受益人群超过万人次,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共有群众130余人次拨打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危机干预及线上心理咨询。
案例一
某社区居民因为琐事和伴侣发生矛盾,在凌晨3点独自一人走在唐古路上,心情绝望又压抑,伴发轻生想法。拨打援助热线后,经过心理热线员近40分钟的陪伴疏导,情绪稳定下来后联系了自己的妹妹,度过了心理危机。
案例二
一名六岁小女孩即将进行核酸检测时拒绝下楼,并哭闹躲进厕所里锁紧房门。妈妈焦虑地试着拨通热线,向心理工作者寻求帮助。热线员首先安抚家长情绪,评估具体情况后指导妈妈带着爱和包容一步步共感孩子,理清孩子负面情绪背后的真相。原来,孩子偶然间听到过妈妈开玩笑,说测核酸的工具长柄可能会掉到肚子里,于是孩子信以为真,担心测核酸捅破嗓子和肚子引发生命危险。妈妈通过热线员的帮助了解了孩子恐惧的原因,并给予了细致的关爱,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孩子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后,顺利完成了核酸检测。
案例三
一位下沉社区的志愿者,连续多天在基层一线抗疫,出现焦虑、恐惧情绪,工作不能专心,睡眠也受到影响。连续两次寻求一对一公益咨询,学习情绪管理策略,获得满意效果。
案例四
“您好,这里是“抗战疫情,有爱同行”心理援助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你好,我怀孕8个月了,我感觉这封控在家,坐立不安的,嗓子发干,很难受,你有什么办法吗?快帮帮我,我怕又和之前一样。”电话刚刚接通,就传来了急躁的声音。热线员首先用普遍化技术先安抚来电者的情绪,告诉她居家时间长了,大部分人都可能出现焦躁情绪。孕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又是易感人群,由于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再加上出行受限等方面的生活改变,难免会出现焦虑、无助、恐惧、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经接线员进一步询问得知,来电者怀孕5个月时,出现过这些症状,曾经拨打过咨询热线,效果还不错。接线员趁机引导来电者利用之前的咨询经历,去回顾曾经的心理调节方式。经过热线员的不懈引导,来电者的情绪终于有所缓解,“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干呢,原来就陷在情绪里出不来了,现在我们要怀着欣喜期待宝宝的到来。”“真好,当不良情绪再来的时候,还可以试试几个简单实用的放松小技巧,然后和宝宝聊聊天,分享一下您期盼的心情,预热一下亲子关系。”“对呀,感觉一下子开窍了,真是太感谢你了。”
心理援助热线已成为了疫情期间抚慰人们心灵的温暖港湾,热线员也用声音帮助来访者们驱散了心灵的阴霾,她们用倾听与共情,握住电话另一端攀援自救的手;她们在看不见的阵地,默默为民众筑起了一道道“暖心墙”。每每在咨询结束时,来电者的一句句“谢谢”,一声声“辛苦了”,像一团团火苗温暖了热线员的心,她们深深感受到这份付出是值得的!
“心理科普慧生活”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还在持续进行,除科普微课推送、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外,还推出了心理咨询、“把爱带回家”科普大礼包、发放“联心卡”等多项志愿服务举措,帮助群众提高心理防线,以平稳、乐观的心态适应由于疫情影响带来的生活变化,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天笑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衍鹤两位专家,分别以“心理压力与调试技巧”和“飞扬青春,点燃活力”为主题,以全县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学生为目标受众,讲授了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和多种自我调试的技巧。两位专家凭借多年的心理咨询
高三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张,在教学质量检测后学生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灰心、自我怀疑、无助等心理状态。为了引导高三学子以恰当的视角看待社会比较,找到自身闪光点,认识到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和能力。9月18日-9月22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徐梦琨、
近日,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月20日,沙洋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顺利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干部,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专兼职心育教师、城区骨干班主任等3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心理调试和保健能力,持续做细做实关心关爱工作,11月23日下午,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双节来临之际,为关爱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建设街道海东社区为辖区内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援助举措。
身体赋能,关爱教师强身健体。教体局与卫健部门等联动,做好教师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公益问诊等,举办“如何正确发声”“如何科学锻炼”等健康大讲堂,为教师个人定制动态健康档案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开展2023“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乐至县校园,特邀成都
本网讯 通讯员丁晨 周林 9月开学以来,安陆市木梓乡王店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