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有和父母亲近过的人,长大后也难以和父母亲近,这并非自私和凉薄,而是有内在的心理原因的。 父母想跟你亲近,抱怨你不亲近他们,你想亲近他们却又害怕他们亲近,这是一种亲密关系障碍。
作为孩子的你需要与父母亲近时,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却被冷漠对待,或被攻击、被伤害,让你内心有了阴影。人的本能是追求快乐避免痛苦,这些不愉快的记忆和痕迹,让你害怕亲近他们,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关系的障碍。亲密关系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方面,是源于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良好的陪伴和及时的爱的回应,孩子与父母之间没有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孩子会发展成矛盾型或回避型依恋风格。
安全型依恋关系是——我觉得你是一位好妈妈,愿意和你在一起,不愿离开你,也不希望你离开我。(父母能够即时给予孩子爱的回应。)
矛盾型依恋关系是——我觉得你不是一位好妈妈,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但我又离不开你,但你在身边我又讨厌你。(父母有时候关心孩子,有时候又不在乎孩子,给予的回应是断断续续的。)
回避型依恋关系是——我觉得我讨厌妈妈,我不想跟你在一起,我自己一个人玩开心一些。(父母疏离而冷漠,经常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那么孩子就把这种依恋的需要回避掉了,才不会感受到痛苦。)
另一方面,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是源于父母自身早年的依恋关系未处理好。他们也并未发展出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当父母早期的依恋关系良好,在许多方面是能够自然而然地去和孩子建立起感受的链接。
若父母是矛盾型依恋者,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他们在依恋子女的时候,会倒过来把子女当作父母,一方面需要子女多关心他、问候他,另一方面又去攻击、指责、抱怨子女。
父母好像在攻击你,其实是在攻击他们自己的父母,只是把这个事情移情到你身上了。
面对这样的父母,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很多子女内心积压了很多情绪,感到很压抑、愤怒,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一.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
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看清并承认我们对父母的爱、恨、愤怒、焦虑、恐惧等情感,并处理好这些情绪,是自我修复之路的开始。 处理情绪,这并不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直接向父母大吼大叫。但可以通过自我宣泄、找信赖的人倾诉、或者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二.接纳父母,理解他们有自己的局限
当我们从负面情绪走出来,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我们才能用一个成年人的心态,重新看待父母当时所有让你无法亲近的原因,重新理解幼时的事件。
原来父母也有不堪的童年,他们并不是不好,并不是不爱你,而是他们在早年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无法跟孩子亲近,不懂得如何爱孩子,所以他们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有障碍,跟孩子之间也会有障碍。
在很多方面,他们自己都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感情、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情绪处理好,他们没有做好自己、过好生活的能力,却也许并未意识到,他们对待子女的行为方式有着很大的错误,给子女的生活和心灵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比如,他们对你冷暴力,可能是因为他们儿时也曾被这样对待过,因此缺乏爱的能力,他们甚至不爱自己;他们管教严格,从未肯定过你,是否因为他们太过想让你不走他们曾经的弯路,用心良苦,但却拙劣于表达方式?
父母的性格已经定型,不会轻易改变了,也许一直到父母离开的那一天,他们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他们也根本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错。
无论是父母还是自己,都不是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承认亲密关系有障碍这样的事实。这不能在短期内化解,特别是父母不可能去改变。我们要做的,是接受自己早年有这样的经历,接纳自己有这样的父母。
当你去理解了父母自身的局限和缺陷,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你内在的小孩能够释然和接受。当放下对他们的期望,就是放过自己,真正从内心与他们达成和解。
三.保持恰当的边界
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成年人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以合理的界限为前提的。
特别是当父母是矛盾型依恋风格,恰恰要和他们保持恰当的距离。
过于亲密,反而导致冲突,闹得更不愉快。适当的距离,增加了安全的边界,彼此相处要更轻松。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
与父母的保持距离,相互尊重,不仅仅是在生活学习,甚至是职业、婚恋选择中保持自由,更需要你能自食其力,不向家人过度求助。
可以在物质上给到足够的关怀,逢年过节留出一定时间看望,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平时可以通过微信、电话、信息等方式保持联系和问候。在父母生病有需要时,陪伴在身边。
虽然我们羡慕他人安全型的关系,但我们需要去接受、接纳自己的现状,只有真正的接纳才会带来关系的改变。
四.自我修复
虽然不能要求父母改变,但你可以自己改变。如何进行自我的修复呢?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
你可以用自己希望父母对你的方式,跟自己相处,好好爱自己。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有些女孩子会买一个公仔,把其当成自己去关爱和呵护,给自己良好的陪伴,补偿一下自己。
成年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婚姻、生孩子或者与心理咨询师建立的职业关系,来重新塑造自己的依恋关系。 在一段良好的婚姻中,和一个安全型依恋的伴侣结为夫妻,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不断地从伴侣那里吸收了一些安全的回应,你渐渐就处理了你的不安全的感受。
婚后养育自己的孩子时,把孩子当成自己,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爱,这也是对自己很好的修复。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
一段良好、稳定的心理咨询关系中,咨询师可以用和母亲不同的方式来回应你,通过一段时间的互动,来改变你之前不适应的依恋模式,重新发展出更好更安全的新模式。
当你自己内在修复了,内心更稳定、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平和,虽然父母还是那个父母,当他们再去指责、攻击、抱怨时,你内心会有力量去化解。更重要的是,修通了亲密关系障碍,你就可以享受愉悦的两性关系和良好的亲子关系。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
随着身体发育的加快,青春期的到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叛逆心理?孩子的思维也开始完善,开始思考自己,思考未来与人生.同时,他们会面临很多不解与困惑. 此时,渴望独立的他们本能地开始摆脱这些困惑,于是,他们顶撞,反抗父母与老师,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出现与以往不
最近几年,鸡娃现象愈演愈烈. 这7个小贴士请爸妈收好~网上有这么个段子:谷爱凌刚在冬奥会摘金,海淀家长已经给自家小孩安排上了滑雪教练,买齐了滑雪用具 这个故事当然有夸张的成分,这7个小贴士请爸妈收好~但也反映出一些家长迫切希望子女出人头地的愿望.那么在
01,对家人的态度,是你的风水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家人都可以恶语相向,那他对待外人再怎么恭敬,也不可能是真心的. 反之,如果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把家人放在心上,对待家人的态度,是最真实的人品.那他们的人品一定不会差,因为善待家人的人,同样也会善待朋友. 曾
如何化解父母的控制欲? 什么是控制型父母? 1. 直接控制它是一种公开的, 如何化解父母的控制欲? 具体的,甚至赤裸裸的控制.包含威胁,恐吓和羞辱,以及贬低. 比如: 按我说的做,如何化解父母的控制欲?否则我不会再理你!按我说的做,否则我就再也不给你钱花!如果
对于妈妈而言,孩子的坏与不听话只在于他没有遵从自己的意愿,你那么想要听话的孩子,后来怎样了呢?并不在他不懂事.毕竟,听话和懂事明理不同,前者注重顺从,后者注重沟通与理解.孩子听话父母安心了,可省心之后呢? 平日,孩子一不听话就被骂的声音常萦绕耳边.孩子
小时候没有和父母亲近过的人,长大后也难以和父母亲近,这并非自私和凉薄,而是有内在的心理原因的. 父母想跟你亲近,抱怨你不亲近他们,你想亲近他们却又害怕他们亲近,这是一种亲密关系障碍. 作为孩子的你需要与父母亲近时,抗拒与父母亲近,怎么办?却被冷漠对待,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难道就无解吗?全世界会有12亿以上的更年期妇女人口.我国的更年期女性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1/7. 提到更年期,青春期遇上更年期,难道就无解吗?我们联想到的往往是暴脾气中年妇女的形象.面对更年期中的
作为父母,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中,是否也存在着无法言说的误解? 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深思的主题.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关系中摸爬滚打,也在关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更在关系中丰盈内在的自我. 01,为什么这份爱不能言说? 回忆和父母的关系,似乎在父辈那里很少提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