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杨扬日前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年两会,她带来的建议之一,就是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挥体育强心作用,保障学生体育活动。
杨扬表示,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情绪状态。规律的体育锻炼还能增强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积极人格特质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定期参与体育活动的中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显著优于不参与或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
对于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改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杨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她建议,要切实落实“学生校内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相关要求,同时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此外,还要加强体育教师培训,提升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与此同时,杨扬建议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心理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体育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如团队拓展、校内、校际间比赛等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
杨扬认为,家庭和社会力量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她建议通过家长会、社区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和社会普及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与体育活动。
杨扬还建议,加大乡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关注和支持力度,大力鼓励和动员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投入资源,在乡村学校开展体育与心理健康相融合的公益项目和活动。
杨扬表示:“体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价值,现在大家都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更多还是从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角度出发,其实体育的价值远大于此。”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天笑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衍鹤两位专家,分别以“心理压力与调试技巧”和“飞扬青春,点燃活力”为主题,以全县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学生为目标受众,讲授了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和多种自我调试的技巧。两位专家凭借多年的心理咨询
高三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张,在教学质量检测后学生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灰心、自我怀疑、无助等心理状态。为了引导高三学子以恰当的视角看待社会比较,找到自身闪光点,认识到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和能力。9月18日-9月22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徐梦琨、
近日,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月20日,沙洋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顺利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干部,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专兼职心育教师、城区骨干班主任等3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心理调试和保健能力,持续做细做实关心关爱工作,11月23日下午,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双节来临之际,为关爱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建设街道海东社区为辖区内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援助举措。
身体赋能,关爱教师强身健体。教体局与卫健部门等联动,做好教师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公益问诊等,举办“如何正确发声”“如何科学锻炼”等健康大讲堂,为教师个人定制动态健康档案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开展2023“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乐至县校园,特邀成都
本网讯 通讯员丁晨 周林 9月开学以来,安陆市木梓乡王店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