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全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区和引领校评选结果,江阳区成功评选为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区,泸州市梓橦路学校成功评选为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引领校。
近年来,江阳区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紧紧围绕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解决学生的危机问题两大重点工作,以“塑造一个理念,健全两项机制、开展四大行动”为主要抓手,成功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江阳新模式,促进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先后印发《加强江阳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江阳区中小学“护航心育·阳光成长”三年行动计划》等专门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文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
强化要素保障。持续加强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续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值班接待辅导,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率达95.6%。区教培中心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负责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指导工作;成立五育融合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为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示范引领、学术研究和师资培养服务。
抓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严格落实心理健康课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每期不少于9课时的刚性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教会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坚持三全育人,注重学科融合和渗透,将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和阳光心态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抗压能力。组织学校开展“心理情景剧”拍摄、心理健康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2023年江阳区上报7个心理情景剧参加市级评选,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
全面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组织四年级及以上学生每年开展一次心理筛查,根据筛查结果,结合学生在校及在家表现情况,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台账;建立起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绿色通道,每所学校与1个专业心理医疗机构建立对接机制,为学生提供转介就医绿色通道。
下一步,江阳区将以全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引领区建设和巩固为契机,在 “积极关注阳光成长”124心育工作模式框架下,持续深化“三全”育人,不断开拓创新,着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江阳特色品牌,推动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袁明江、李飞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天笑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衍鹤两位专家,分别以“心理压力与调试技巧”和“飞扬青春,点燃活力”为主题,以全县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学生为目标受众,讲授了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和多种自我调试的技巧。两位专家凭借多年的心理咨询
高三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张,在教学质量检测后学生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灰心、自我怀疑、无助等心理状态。为了引导高三学子以恰当的视角看待社会比较,找到自身闪光点,认识到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和能力。9月18日-9月22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徐梦琨、
近日,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月20日,沙洋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顺利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干部,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专兼职心育教师、城区骨干班主任等3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心理调试和保健能力,持续做细做实关心关爱工作,11月23日下午,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双节来临之际,为关爱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建设街道海东社区为辖区内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援助举措。
身体赋能,关爱教师强身健体。教体局与卫健部门等联动,做好教师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公益问诊等,举办“如何正确发声”“如何科学锻炼”等健康大讲堂,为教师个人定制动态健康档案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开展2023“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乐至县校园,特邀成都
本网讯 通讯员丁晨 周林 9月开学以来,安陆市木梓乡王店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