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优秀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部分,是推动了学生学业、事业上的进步,是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道德规范并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品质,是维护学校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学生幸福家庭的保障。
【关键词】:健康心理;促进发展;行为协调;交流疏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出不良的趋势。特别是这两年来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减少了出门,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更多问题。据统计,二零二零年,新冠疫情将造成全国增加五千余万抑郁障碍患儿和七千余万焦虑障碍患儿。而在疫情时期,中国小学生心理问题将明显超过疫情时的正常水平。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重视。但现代社会又需要造就出身心健康的、尤其是身心健康的人,保证人在有一定的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还必须有健全的心理状况,从而在面临挫折、问题的时刻能够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况,以积极向上的情绪并沉着冷静地解决事情。而教育与教学则是为造就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应该在教育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按照百度字典,"心理健康"的定义包括:个体能适应环境,从而拥有心理健康的人格;其意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上保持积极状态,能保持身体正常的调节能力。健康包含了下列七个方面:正常的智商、良好的心态、坚定的毅力、动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反应、与年龄相适应的心理特征。
二、目前学生的心理状况
中小学生身心是否健全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标不断深化的形势下,需要他们五育并举健康成长,所以,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但是,从现实状况而言,现在中小学学生心理培训的成效并不理想,据了解,从每学年一次的全国中小学生心理测评情况来看,很多中小学生都具有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觉得压力大、自卑、妒忌、敏感、孤独等心理问题,急需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简谈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正确的面对学习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学生处于知识长、身体长的阶段,心理素质尚不成熟。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及家庭的各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等原因,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出现了不良心理的变化。对全体学生来说,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培育他们优秀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的个性和谐地成长,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讲究五育并举,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健康的心理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的掌握。
3.学生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学校和父母双方建立良性的交流
学校的家庭教育不但要在校园开展,还要在家里开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儿童的发展和家庭教育分不开,孩子的心理问题也大多数来自与家庭。儿童出生后,家长开始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却极少有父母注意。如何管理儿童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但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管教现代的孩子,还是采用了以前不是打就是骂的极端教育方法。一些家长会疑问,过去就用这样的方式教小孩,怎么现在就不起作用了呢?这是由于时间的变迁,过去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早已不适于孩子当下要求的情况了。
学校应认识到心理教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必须引入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在必要时,心理老师还可利用网络、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交流,处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此提高中小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4.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人的心理与身体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好的心理状况可以提高人体的质量,同样好的身体可以提高身心状态。
四、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做到
1.防范于未然
开展学习减压、挫折及生命教育的班会课,注重五育并举,学习的多样化,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学校是开足开齐教育部要求的各种科目,绝对不占用音乐、美术、体育、劳动实践等科目的时间,并且我们还搞起了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自种植各种各样的植物。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享受生活,从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2.早发现
五早:早发现、早判断、早预防、早报告、早控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早发现,及时治疗,症状很快缓解,发现的时间长,治疗恢复的时间也长。
3.准确识别
及时发现和识别心理危机信号和苗头。老师们可以通过课堂、课间谈话、学生作业特别是学生的日记等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和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4.合理应对
学校要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有计划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与家长进行联系,说服家长带孩子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或前往医院诊断治疗,定期了解学生的治疗康复情况。
五、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课程的主客观要求,尤其是学生的实际,组织课堂教学,讲究教学方式,实现具体的课程目标。所以,应该针对学员的心理情况以及课程的特殊性,选择哪些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意志力都比较坚定,个性活泼,在碰到困难后往往都会就此平息,对待新事情也很感兴趣,对待老幼病残都具有同理心,有自己的梦想。所以,怎样才能教育出健康的学生?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方面便是使学生与父母、老师、亲友间建立良性的关系。作为大人要给小朋友们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指导孩子们合理地对待社会中的不良状况,同时强化对社会中生存能力的训练。而家人关系也对儿童人物情感心态与价值观的养成发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而师生关系也是"桥梁",为儿童们与父母之间开辟了更多交流的方式,让其可以更良好的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并通过心理健康的方法宣泄自己不良情绪,减轻无法与父母倾诉的痛苦,从而共创健康家庭教育氛围,使小朋友们具备了健全人格。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方便的咨询渠道。但这必须以保护学生为名。心理老师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参与者,是学校群体建设的指导者,更是学校心理的指导者。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语言沟通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指导来实现心理治疗的目的。
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老师为中小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使中小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特长,从而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这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是可以受用终身的。
参考文献:
[1]《茶文化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思考 》赵戌秋; 福建茶叶 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 2022-04-20
[2]《家庭教育中有效的亲子沟通策略》周奇;陈旭; 教育现代化 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 2019-12-17
[3]《以良好的亲子沟通助力孩子成长》刘新惠;福建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2019-11-0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天笑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衍鹤两位专家,分别以“心理压力与调试技巧”和“飞扬青春,点燃活力”为主题,以全县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学生为目标受众,讲授了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和多种自我调试的技巧。两位专家凭借多年的心理咨询
高三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张,在教学质量检测后学生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灰心、自我怀疑、无助等心理状态。为了引导高三学子以恰当的视角看待社会比较,找到自身闪光点,认识到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和能力。9月18日-9月22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徐梦琨、
近日,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月20日,沙洋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顺利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干部,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专兼职心育教师、城区骨干班主任等3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心理调试和保健能力,持续做细做实关心关爱工作,11月23日下午,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双节来临之际,为关爱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建设街道海东社区为辖区内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援助举措。
身体赋能,关爱教师强身健体。教体局与卫健部门等联动,做好教师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公益问诊等,举办“如何正确发声”“如何科学锻炼”等健康大讲堂,为教师个人定制动态健康档案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开展2023“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乐至县校园,特邀成都
本网讯 通讯员丁晨 周林 9月开学以来,安陆市木梓乡王店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