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津南区2023年十项民心工程之一,区教育局始终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纳入课后服务体系,抓常态、树品牌,践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用心用情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走进小站实验中学心理社团教室,同学们正在和老师表演手势舞《我真的很不错》,跟随音乐的节拍,学生们精神昂扬,以简单的手势和欢快的歌唱,表达对自己的肯定和赞美。学生卢生杰告诉记者:“我参加了心理社团之后,变得更加自信、阳光和快乐。我学会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思考和应对,而不是害怕和逃避,用我们常唱的一首歌表达就是,‘我真的很不错’。”
随后,大家来到操场上,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巨龙翻身、风火轮等互动小游戏,学生们热情高涨,配合默契,加油声不时响起,欢笑声和呐喊声回荡在操场上。心理社团老师邵剑说:“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我会给学生讲一些心理小故事,引导他们感悟人生至理,也会组织一些心理游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合作和交往能力。”
目前,全区53所中小学已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纳入课后服务体系,提供心理科普讲座、心理团体辅导、心理社团等形式的课后服务,普惠7万余名学生。2023年以来,津南区还举办了第十届“5·25”心理文化节活动,开展了心理运动会、心理微景观、心理文化墙等10项活动,参与学生逾30万人次。
近年来,津南区连续出台了《津南区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津南区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工作方案》等多项制度举措。全区教育系统通过开齐开足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学生心理测评,落实动态建档、分类施策,将心理健康纳入课后服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举措,不断提升全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下一步,在聚焦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课后服务内容的同时,教育系统将广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一步推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全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升。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天笑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衍鹤两位专家,分别以“心理压力与调试技巧”和“飞扬青春,点燃活力”为主题,以全县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学生为目标受众,讲授了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和多种自我调试的技巧。两位专家凭借多年的心理咨询
高三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张,在教学质量检测后学生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灰心、自我怀疑、无助等心理状态。为了引导高三学子以恰当的视角看待社会比较,找到自身闪光点,认识到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和能力。9月18日-9月22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徐梦琨、
近日,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月20日,沙洋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顺利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干部,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专兼职心育教师、城区骨干班主任等3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心理调试和保健能力,持续做细做实关心关爱工作,11月23日下午,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双节来临之际,为关爱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建设街道海东社区为辖区内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援助举措。
身体赋能,关爱教师强身健体。教体局与卫健部门等联动,做好教师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公益问诊等,举办“如何正确发声”“如何科学锻炼”等健康大讲堂,为教师个人定制动态健康档案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开展2023“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乐至县校园,特邀成都
本网讯 通讯员丁晨 周林 9月开学以来,安陆市木梓乡王店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