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浙江省“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杭召开。浙江省副省长、妇儿工委主任王文序为杭州首个儿童友好街区——桥西儿童友好街区揭牌。市委副书记马小秋宣读命名文件,方毅出席。拱墅区桥西儿童友好街区、富阳区洞桥镇、萧山区横一村、余杭区青山村成为杭州市儿童友好建设单元。
此外,杭州市妇女联合会联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在杭州市女企业家协会支持下,共同签署了“共育未来·童心同行”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公益项目协议书,并成立“共育未来·童心同行”儿童心理健康关爱专项公益基金。基金总金额100万元,将用于在杭州市20个社区(村),探索建立以“辖区家庭教育共同体、举办家庭亲子教育讲座、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家长训练营和‘家庭日’活动”为主的公益服务项目,全方位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活动现场还公布了十个浙江省儿童友好最佳实践案例。其中,杭州上城区《布局十分优享公共服务圈 打造“便老带小”幸福邻里坊》、拱墅区《打造儿童友好街区 让千年古运河焕发新活力》、萧山区《推进乡村儿童友好建设 探索共富新路径》入选。
杭州市、温州市、嘉善县、衢州市柯城区、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的代表分享了打造儿童友好城市的经验与心得。目前,我省以5城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的成绩,与山东并列全国第一。全省共出台儿童友好相关政策400余个,建成儿童友好社区、乡村、学校、医院、公园、场馆等各类单元2349个,开展“明眸皓齿”“求知专线”等儿童友好公共服务项目768个,建立儿童议事会、儿童城市观察团1246个,开发“儿童友好宝”“浙里E童爱”等一批数字化应用,形成了一批具有浙江特色、鲜活生动的实践经验。
下一步,我省将健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扩面增量,促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形成更多有浙江味、共富味、幸福味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范例。比如,对标国家《指导意见》提出的2025年在全国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标,积极推动更多城市跻身国家名单,争取到2035年,全省设区市实现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全覆盖,县级市普遍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杨天笑和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邓衍鹤两位专家,分别以“心理压力与调试技巧”和“飞扬青春,点燃活力”为主题,以全县机关干部和校长、教师、学生为目标受众,讲授了工作压力的管理方法和多种自我调试的技巧。两位专家凭借多年的心理咨询
高三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张,在教学质量检测后学生难免会出现情绪低落、灰心、自我怀疑、无助等心理状态。为了引导高三学子以恰当的视角看待社会比较,找到自身闪光点,认识到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和能力。9月18日-9月22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徐梦琨、
近日,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等措施,全面提升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
3月20日,沙洋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顺利召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杨,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教师发展中心干部,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专兼职心育教师、城区骨干班主任等30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自我心理调试和保健能力,持续做细做实关心关爱工作,11月23日下午,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组织开展了纪检监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双节来临之际,为关爱精神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建设街道海东社区为辖区内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援助举措。
身体赋能,关爱教师强身健体。教体局与卫健部门等联动,做好教师定期体检、便捷就医、公益问诊等,举办“如何正确发声”“如何科学锻炼”等健康大讲堂,为教师个人定制动态健康档案并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开展2023“智兴天府专家行”走进乐至县校园,特邀成都
本网讯 通讯员丁晨 周林 9月开学以来,安陆市木梓乡王店小学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