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人过分关注各种健康讲座,知道得多了,难免有老人对号入座,怀疑是不是哪里出了毛病。有些人甚至多次挂医师门诊、反复化验检查,虽然各项指标都正常,他们却很不满意,坚信自己有病。实际上,这些人患上了一种叫“疑病症”的心理疾病。
两个月前,王阿姨发现自己膝盖疼,她如临大敌,来到了沈阳一家权威医院看病。早晨5点去的医院,一整天的时间,先后去了骨科、内科、神经科、脑科,做了3个彩超、一个磁共振,以及其他多项化验,连艾滋病的检测都做了,医师明确地告诉她膝盖没事,是老年人退行性病变。可老人坚持让医师给输液。
心理医师周永梅老师介绍,“老年疑病症”就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的人格障碍。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疑病症”属于心理问题躯体化的一种表现,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五分之一的老年人都有疑病症。
引起“疑病症”有三个原因,你的父母中招没?
第一个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男患者常有强迫性特点,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较多。
第二个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些不负责任的医学杂志危言耸听,或个别医护人员轻率武断地议论判断,也可引起或加固患者的疑病观念。
第三个是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患者病前个性常常是自我为中心、敏感、多疑。这样的人容易进行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比如看见友人死于心肌梗塞,就对自身轻微胸痛过分关注。
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疑病症”,帮父母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应当有意识地培养乐观、豁达的个性。
其次,要合理地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容易胡思乱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充实生活。
第三,保持宁静。面对当今社会大量的信息大可不必焦急烦躁,手足无措。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情,以平和的心态掌握吸收现代信息知识的科学方法,提高应变能力。
第四,适当变换环境。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保持健康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的疑病症往往需要系统的心理治疗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病程一般迁延较久。适当关注健康是一种正常、必要的心态,这样能尽早捕捉疾病信号。但过度关注就会对躯体变化非常敏感,甚至把正常反应当成病态表现,进而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研究表明,当心理暗示全部指向负面方向时,人就会把自己圈进一个焦虑、恐惧的状态中,各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人际关系、工作业绩也会受影响。
【今起火车票开车前30分可网购 网友叹上车时间紧】5月6日起,乘客只要不晚于所乘坐列车开车前30分钟,均可通过12306网站和客户端购票.不少人对此表示支持,也有人担忧:能买不等于买得上,重点还是要有余票.而买到票后30分钟内取票,安检,上车时间太紧张. 网友热门
【喝酒喝出神经
在门诊当中,出现厌食症和整容上瘾的病人不在少数,而且90%以上是女性,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强迫症了,如果继续恶化就会患上一种叫‘躯体变形障碍’的病。
莫名其妙地悲伤、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近日,刚刚当妈妈一个多月的小张性格大变。她总是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对世界充满敌意,对生活失去兴致,有时甚至不想活了,想带着刚刚出生的孩子一起去死
爷爷奶奶外出干活,年仅2岁的男童在家由妈妈带着,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孩子就被开水烫伤,后抢救无效身亡。之后,孩子母亲去派出所自首。今天,记者从孩子叔叔处得知,孩子已于9日下葬,但家人还没从悲痛中缓过来。
18岁的叶诗文血乳酸值就一直偏低,身体开始容易疲劳,在客观上也影响了她这两年的训练质量,与之同时叶诗文在这两年也是一无所获,与此同时西方媒体羡慕嫉妒恨,甚至诋毁小叶子在2012年前后游出了“不正常”的成绩,肯定使用了兴奋剂的言论,对于年少成名之后
“现在家里电话一响,我这心就揪揪着,陌生号码更是一个也不敢接。”遭遇电信诈骗1年后,52岁的市民闫女士的“后遗症”越发严重。
情绪消沉、闷闷不乐、悲伤欲绝、自卑厌世......这通常是人们对抑郁症的印象。然而,《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最新刊文称,青少年抑郁症前兆未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萎靡,而是焦虑易怒,家长和老师应对青少年出现的无端发脾气、暴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