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有人明明外貌不差甚至可以说是漂亮、英俊,却仍认为自己长得丑,并确信别人也觉得自己很丑,坚决要去整容或者已经整容上瘾,这就要当心可能患上了一种名叫“躯体变形障碍”的疾病,俗称“幻丑症”。
长沙16岁的小肖(化名)是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子,却整天埋怨父母把自己生得太丑,叫嚷着要去整容。他觉得自己的嘴唇很厚,下巴还在不停的变长变宽,面相丑陋不敢见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背后议论自己,整天拿着毛巾遮住自己的嘴唇和下巴,裹得严严实实。一个人的时候又不停地照镜子,反复端详自己的脸。
由于过分担心自己的外貌,小肖变得孤僻少语,不愿与外人接触,也不肯去学校。
小肖的父母看到原本帅气的儿子变得暴躁不已,并且自卑难受,带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了医院精神科五病室罗昭平主任求助。罗主任经过详细的病情了解之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为“躯体变形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是一种由外表缺陷这一先占观念所致,患者由此产生强烈痛苦的感觉,并且影响生活、工作和其他重要的功能的一种疾病。患有“躯体变形障碍”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对自己外表的某些部位持有想象的或严重夸大的缺陷偏见,表现为对这些“缺陷”厌恶、反感、羞辱,甚至深受这种观念的折磨,导致抑郁、自杀等。
躯体变形障碍有以下四大特征:
1、 常花费大量时间反复照镜子检查身体“缺陷”,或者出于对“缺陷”的恐惧回避镜子,对自己外表的某些部位过分的关注,并不停地抱怨。
2、 频繁地修整发型、浓妆艳抹。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缺陷”,还常常用戴帽子、系围巾或以面纱遮脸等方式来进行掩盖。
3、他们坚信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是丑陋的,必须以手术的方式来改变躯体缺陷。
4、追求完美但永远不认同手术效果。在整形医院寻求多次手术,却对手术的效果始终难以满意。
罗昭平主任表示,躯体变形障碍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用。药物治疗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主要是在于解除患者伴发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可用苯二氮卓类、抗抑郁剂等药物。
心理治疗是要让患者意识到,是他夸大了躯体魅力对人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让患者逐步了解所患疾病之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患者对自我、对客观有正确的认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少复发。
目前精神科五病室运用最广泛的认知行为治疗,是除药物治疗以外最常用的疗法。
罗昭平主任提醒,如果你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有以上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寻求专业的帮助。躯体变形障碍并非轻微的心理问题,切莫大意疏忽。
【今起火车票开车前30分可网购 网友叹上车时间紧】5月6日起,乘客只要不晚于所乘坐列车开车前30分钟,均可通过12306网站和客户端购票.不少人对此表示支持,也有人担忧:能买不等于买得上,重点还是要有余票.而买到票后30分钟内取票,安检,上车时间太紧张. 网友热门
【喝酒喝出神经
在门诊当中,出现厌食症和整容上瘾的病人不在少数,而且90%以上是女性,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强迫症了,如果继续恶化就会患上一种叫‘躯体变形障碍’的病。
莫名其妙地悲伤、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近日,刚刚当妈妈一个多月的小张性格大变。她总是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对世界充满敌意,对生活失去兴致,有时甚至不想活了,想带着刚刚出生的孩子一起去死
爷爷奶奶外出干活,年仅2岁的男童在家由妈妈带着,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孩子就被开水烫伤,后抢救无效身亡。之后,孩子母亲去派出所自首。今天,记者从孩子叔叔处得知,孩子已于9日下葬,但家人还没从悲痛中缓过来。
18岁的叶诗文血乳酸值就一直偏低,身体开始容易疲劳,在客观上也影响了她这两年的训练质量,与之同时叶诗文在这两年也是一无所获,与此同时西方媒体羡慕嫉妒恨,甚至诋毁小叶子在2012年前后游出了“不正常”的成绩,肯定使用了兴奋剂的言论,对于年少成名之后
“现在家里电话一响,我这心就揪揪着,陌生号码更是一个也不敢接。”遭遇电信诈骗1年后,52岁的市民闫女士的“后遗症”越发严重。
情绪消沉、闷闷不乐、悲伤欲绝、自卑厌世......这通常是人们对抑郁症的印象。然而,《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最新刊文称,青少年抑郁症前兆未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萎靡,而是焦虑易怒,家长和老师应对青少年出现的无端发脾气、暴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