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的他爱上聊天,手机坏了吃不下睡不着
家住泉州的老林今年66岁,两个孩子都事业有成,大儿子在北美定居,小儿子在上海。老伴去上海帮小儿子照看宝宝后,老林独自在家,因为他比较内向,不大爱跟人打交道,儿子就给他买了智能手机,家里安装了无线网络,方便联系。而老林觉得,用微信沟通太方便了,尤其是对他这样的老人,眼睛不好使,文化程度又不高,打字费劲,和家人、朋友沟通直接用语音,视频聊天功能也常用。他最喜欢和大儿子视频聊天,可以面对面说话,还省了国际长途电话费。有一次,他生病住院,就是通过微信和家人、亲友们聊天,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老林的微信加了不少亲戚朋友和邻居,还加入了各种群,有什么事在群里说一声,大家都知道了,不必挨个打电话。群里的人有事没事发个红包,大家抢,也让他乐此不疲。按老林的性格,很少能跟别人聊得起来,但在微信上,他就像变了个人,整天找这个聊,找那个聊,觉得很开心。
不过,由于时差,老林和大儿子聊天基本都是在夜里。以前老林晚上都是不到10点就睡了,现在每天都要熬到深夜甚至凌晨,还经常失眠。前不久,老林的手机坏了,一整天都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安,催着小儿子给他买新的。“钱包丢了没事,手机一天都离不开。”他说。
老人若过度依赖手机
子女更要常回家看看
“对于儿童手机成瘾,家长们往往会想尽办法限制、干预,但老人上瘾了,做子女的常常束手无策。其实,子女也不妨做好老人的‘网管’,严格限制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耐心解释危害性,而在医院门诊曾接到过不少“手机依赖症”老人的咨询,大多是子女在外的空巢老人或是随子女进城的老人,他们生活比较孤单,学会手机上网后,更容易沉迷于看视频、聊微信等。
心理医师介绍,网络的精彩让老年人容易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些老人的现实社交渠道不畅通,要么身边没有子女,要么子女工作忙,很孤单。而针对“手机依赖症”的老人,医师也建议,子女应当常回家看看,“手机再好,视频聊天再逼真,也比不上家人在身边的陪伴”。同时也提醒老人们,享受手机和网络带来的娱乐、便利时,千万不要沉迷其中,应安排更多时间走出去,到社区活动室,跟其他老人一起打牌、下棋、泡茶聊天或读书看报,培养更多兴趣爱好。
此外,网上有不少诈骗、谣言等负面内容,子女也应积极引导,让老人正确认识,不可偏听偏信。
【今起火车票开车前30分可网购 网友叹上车时间紧】5月6日起,乘客只要不晚于所乘坐列车开车前30分钟,均可通过12306网站和客户端购票.不少人对此表示支持,也有人担忧:能买不等于买得上,重点还是要有余票.而买到票后30分钟内取票,安检,上车时间太紧张. 网友热门
【喝酒喝出神经
在门诊当中,出现厌食症和整容上瘾的病人不在少数,而且90%以上是女性,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强迫症了,如果继续恶化就会患上一种叫‘躯体变形障碍’的病。
莫名其妙地悲伤、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近日,刚刚当妈妈一个多月的小张性格大变。她总是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对世界充满敌意,对生活失去兴致,有时甚至不想活了,想带着刚刚出生的孩子一起去死
爷爷奶奶外出干活,年仅2岁的男童在家由妈妈带着,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孩子就被开水烫伤,后抢救无效身亡。之后,孩子母亲去派出所自首。今天,记者从孩子叔叔处得知,孩子已于9日下葬,但家人还没从悲痛中缓过来。
18岁的叶诗文血乳酸值就一直偏低,身体开始容易疲劳,在客观上也影响了她这两年的训练质量,与之同时叶诗文在这两年也是一无所获,与此同时西方媒体羡慕嫉妒恨,甚至诋毁小叶子在2012年前后游出了“不正常”的成绩,肯定使用了兴奋剂的言论,对于年少成名之后
“现在家里电话一响,我这心就揪揪着,陌生号码更是一个也不敢接。”遭遇电信诈骗1年后,52岁的市民闫女士的“后遗症”越发严重。
情绪消沉、闷闷不乐、悲伤欲绝、自卑厌世......这通常是人们对抑郁症的印象。然而,《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最新刊文称,青少年抑郁症前兆未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萎靡,而是焦虑易怒,家长和老师应对青少年出现的无端发脾气、暴躁等